經濟觀察網 記者 萬敏  1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係研究所聯合課題組《數字平臺就業價值研究報告——基於螞蟻集團生態的分析》(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佈,這也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平臺經濟與平臺用工關係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報告》指出,在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的過程中,數字平臺企業對就業的價值更爲凸顯。以螞蟻集團爲例,經測算,從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間,螞蟻集團生態直接帶動的就業機會147.7萬個,通過數字科技穩定就業524.7萬個。

作爲數字經濟時代出現的新型組織形態,如何客觀地評價平臺企業創造的就業價值,是業界和學界的關注點。

具體看,在平臺帶動就業方面,課題組依託於螞蟻集團的業務體系,將螞蟻生態直接帶動的就業體系分爲三個環節,即螞蟻集團自身帶動的就業機會、服務商帶動的就業機會與推動商家數字化運營帶動的就業機會。

《報告》顯示,經測算,從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間,螞蟻集團直接帶動的就業機會共計147.7萬個,其中螞蟻集團相關就業機會10.4萬個,服務商就業機會爲52.8萬個,數字化運營就業機會84.5萬個。

中國社科院大學副校長高文書在研討會上發言表示,數字經濟中的平臺機構直接帶來了就業形態的變化,之前都是僱員僱主的就業關係,平臺經濟出現以後,平臺上的勞動者和平臺本身,很多都不是原來的標準的勞動關係或者僱傭關係,不是僱員僱主關係,所以就產生了非標準就業,非標準的就業已經成爲目前國際範圍內最關注的一個就業領域的問題。

“就業質量方面的研究,比如帶動了這麼多就業,勞動者的收入怎麼樣,他的工作時間怎麼樣、工作環境怎麼樣、對工作滿意度怎麼樣,這些都是工作質量的重要指標,”高文書建議,可以進一步的加深研究平臺經濟就業質量相關問題。

《報告》稱,在穩定就業方面,螞蟻集團以數字科技在三個方面助力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穩定就業。經測算,螞蟻集團通過數字科技穩定就業524.7萬個,其中穩定中小微企業就業人數284.4萬人,穩定個體工商戶就業240.3萬人。

此外,通過“數字木蘭”就業培訓計劃,螞蟻集團提供公益資金、技術輸出以及技能培訓支持,爲欠發達地區女性創造就業機會。截至去年6月,“數字木蘭”累計培訓受益對象4286人,累計就業超3000人。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教授認爲,數字平臺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能夠以公益的方式對待特定的人羣。因爲數字平臺經濟未來的發展,它的體系裏只有這個人所具備的一些特殊技能的概念,就會極大降低勞動力市場上對個人的歧視。比如一個人有輕微殘疾,傳統企業在招聘的時候會多考慮一下。在數字平臺經濟模式下,如果這個人具有某項技能,能完成某項工作任務,人的整體和外在形象方面的負面因素就減弱或消失了,數字平臺經濟在本質上改變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報告》顯示,螞蟻集團的數字產業鏈上衍生出了雲客服、人工智能訓練師和區塊鏈應用操作員等數字新職業,爲分佈在縣域和偏遠地區的自由職業者提供了靈活就業的工作機會。以“雲客服”爲例,螞蟻雲客服平臺自2012年發起成立,爲相關勞動者提供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數字就業機會,滿足互聯網平臺的服務需求。10年來,已累計有超過4.2萬人通過兼職客服獲得收入,目前每月穩定提供服務的雲客服超4000人。

“目前爲止,我們對就業價值的測量,還是以數量爲主,以量化的方式來呈現符合數字經濟時代的基本要求。”楊偉國認爲,未來可以繼續改進三方面的研究, 一個改進是如何把具體的人數,轉換成一個市場價格的表現形態。第二是對勞動力市場的效率提升,如何去測算它節省的時間、資源或者如何測算它節省的價值、或者價格的數值,用最簡單的方式來呈現,或者用一致性的方式來呈現,將來會是很有意義嘗試。第三是就業的體系裏面,不再是以一個人數來計算就業多少,而是關注一個人工作了多少時間來計量這個就業市場的狀況。

《報告》課題組建議,數字經濟作爲一種新經濟形態,數字平臺作爲一種新型生產組織形式,其對就業的價值還遠遠沒有得到足夠的發揮。首先,需要進一步通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發展,促進其中蘊含的直接就業機會和間接就業機會的穩定和增長,同時需要進一步提高新業態從業者的就業質量和權益保障。其次,需要更好地發揮平臺在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和技能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後,需要平臺投入更多資源來促成勞動力市場的升級轉型。

記者注意到,1月8日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與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聯合發佈《騰訊新職業與就業發展報告(2022)》,稱未來5年騰訊數字生態新職業有創造3180萬新就業機會的巨大空間。此報告稱,數字平臺作爲數字時代主導型的生產組織方式,在助力高質量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騰訊數字生態帶動了147個新職業,其中處於穩定期新職業14個,主要集中在雲與智慧產業生態、互動娛樂、廣告營銷等領域;成長期新職業26個,主要集中在微信、廣告營銷等領域;萌芽期的新職業107個,主要集中在微信、雲與智慧產業生態、互動娛樂、廣告營銷、職業教育等領域。

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