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份報告顯示,美國製造商在2023年似乎不太可能大規模撤離東亞;任何將供應鏈從東亞地區撤離以進行多元化的決定,都取決於成本和物流方面的考慮。花旗集團一份關於供應鏈金融的報告稱:“最終有多少工廠將被轉移或搬到離美國更近的地方,這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世界各地的相對生產成本。”此外,供應鏈擁堵和港口基礎設施可能會限制製造商今年實際改變戰略的程度,這是供應鏈數據提供商project44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

“迴流”(Reshoring)或“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是用來描述美國製造商從中國轉移到美國本土或與美國關係較好的國家的戰略。

東亞傳統上佔據了全球製造業的很大一部分,因爲它是一個更便宜的選擇。過去20年,東亞在港口基礎設施和新型集裝箱船舶上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以提高效率,利好製造商的利潤。

但新冠疫情、政治以及俄烏戰爭等問題在2022年爲一些製造商創造了一個新的方程式,其中包括蘋果公司,該公司將部分iPhone組裝業務轉移到了印度。

供應鏈擁堵和港口基礎設施可能會限制製造商今年實際改變戰略的程度。這是供應鏈數據提供商project44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

想想過去兩年在供應鏈瓶頸上“打地鼠”式解決問題的美國吧。當南加州港口在2021年陷入混亂,需要白宮進行干預時,出口商在2022年將集裝箱運往東海岸。根據project44的數據,這導致查爾斯頓的集裝箱停留時間中位數爲10.39天,薩凡納的集裝箱停留時間中位數爲8.85天,是全球主要港口中最高的。

經濟健康狀況最終仍將是影響今年供應鏈表現的主要問題。物流服務平臺Container xChange對2600多名行業專業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8%的人認爲,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擔憂將是2023年阻礙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

此外,由於中國農曆新年假期,以及去年新船和新設備的增加,可能會使航運價格在年初保持低位,因爲供大於求,同時全球經濟也面臨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