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原文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支持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

解讀:爲解決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等問題,北京市已在1月6日發佈《北京市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旨在推動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形成具有首都特點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

生態產品總值簡稱GEP,指一定行政區域內各類生態系統在覈算期內提供的所有生態產品的貨幣價值之和,包括物質供給、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三類。GEP是對“無價”的各項生態系統服務的“有價化”,覈算的是一本“生態賬”,可以更直觀地體現生態系統的價值,科學地衡量綠水青山可以實現的價值,爲二者架起了“橋樑”,是一個對標、對話GDP的新概念。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生態產品總值覈算和應用體系基本建立,全市生態產品總值規模穩步擴大、結構更加優化,物質供給類生態產品做精、調節服務類生態產品做實、文化服務類生態產品做強的良好態勢初步形成,基於生態產品總值覈算結果、按生態貢獻分配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和基於生態產品總值考覈的跨區橫向轉移支付制度探索形成,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等問題有效解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深入落實,具有首都特點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初步形成。到2035年,完善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面建立,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推動共同富裕新徵程上作出首都貢獻。

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