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裏,已有三家消費金融公司的增資消息先後傳出。時間拉長看,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消金公司的增資趨勢已被拉開序幕。

作爲宏觀消費的領先指標,加之巨頭不斷湧入,消費金融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過去一年,宏觀經濟下行,疫情反覆衝擊,居民貸款和消費需求一蹶不振,還款意願及能力受到很大影響,很多消費金融公司的業績和資產質量面臨重重考驗。

如今,隨着防疫政策迎來重大轉變,消費板塊加速反彈,消費金融公司間也掀起一波增資補血潮。

在過去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裏,已有三家消費金融公司的增資消息先後傳出。時間拉長看,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消金公司的增資趨勢已被拉開序幕。

摩拳擦掌,補充彈藥,消費金融場上一場激烈的競爭之戰似乎已經若隱若現。

01

頻繁增資補血

近兩年來,由於多重因素影響,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居民消費需求萎縮,儲蓄意願增強。加之先前疫情反覆衝擊,居民貸款需求及還款能力受挫,衆多消費金融公司艱難求存,資本補充面臨壓力。

據中銀協消金專業委員會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消費金融公司2021年的平均資本充足率爲14.36%,較2020年下降2.8個百分點。

相比其他金融機構,消費金融的資本補充渠道比較單一,除了發行金融債、ABS、同業拆借、銀團貸款等,最便捷、最直接的就是股東增資。

過去的一個月之內,市場上已先後有三家消費金融公司對外公佈增資事宜。

企查查顯示,2023年1月6日,背靠上海銀行和攜程的尚誠消費金融完成註冊資本變更,其註冊資本由原先的10億元增加至約16.24億元,增資幅度達62.4%。

這是尚誠消費金融自2017年成立以來的首次增資,其也是2023年消費金融行業第一家完成增資事宜的消金公司。

此次增資,追加投資的是大股東上海銀行和二股東攜程,兩者分別新增出資3.8億元和3.75億元,均較之前出資金額翻了一倍。

增資完成後,上海銀行和攜程的持股比例分別上升至42.74%、42.18%,其餘兩位小股東的持股比例被稀釋。

無獨有偶。在尚誠消費金融之前,湖北消費金融的註冊資本於2022年12月30日發生變更,由9.4億元增加至10.06億元,增資幅度爲7%。

湖北消費金額有七位股東,包括爲大股東湖北銀行以及TCL科技、武商集團、宇信科技等等上市股東。目前,湖北消費金融增資事宜的具體內容尚未公佈,有無新增股東及各股東增資比例的多少均無所得知。

湖北消費金融註冊資本變更的同日,另一家備受市場關注的消金公司的增資事宜也獲得監管批覆通過。

12月30日,重慶銀保監局發佈批覆顯示,同意螞蟻消費基金將註冊資本由80億元增加至185億元。

此次螞蟻消金增資105億元,由螞蟻集團出資92.5億元爲第一大股東,出資比例爲50%;杭州金投數字科技集團出資金額18.5億元爲第二大股東,出資比例10%;其餘10家股東的出資比例均小於10%。

歷時一年,螞蟻消金的最終增資規模相比起初方案減少了115億元,股權結構也更爲分散,但增資完成後,螞蟻消金仍將成爲目前行業註冊資本最高的消金公司。

除了上述三家公司,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還有多家消金公司曾披露增資意向。

例如,寧銀消費金融擬增資不超過15億元、海爾消費金融獲批增資至15億元、興業消金增資至53.2億元、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新增註冊資本5.8億元、南銀法巴消費金融獲批增資44億元至50億元。

02

競爭愈演愈烈

頻繁增資的背後,也是消費金融公司補充彈藥,爲後續越來越激烈的行業競爭做準備。

近兩年來,隨着互聯網巨頭及多家銀行佈局消費金融市場,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趨勢,僅去年加入的“新玩家”就有寧波銀行、南寧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城商行及國有大行。

寧波銀行經過先後受讓中國華融和新安金融持有的華融消金的股權,成爲華融消金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爲76.7%。

目前,華融消金已更名爲安徽寧銀消金,並取得了換髮的營業執照。

南京銀行通過先後受讓蘇寧易購和洋河酒持有的蘇寧消金股權,進而佈局蘇寧消金。

去年8月,蘇寧消金已更名爲南銀法巴消費金融,南京銀行持股比例也增加至56%。

在此之後,建設銀行佈局的建信消金又傳來消息。建信消金的擬註冊資本爲人民幣72億元。其中,建行擬出資60億元,持股比例達83.83%。

隨着巨頭及銀行一個接一個湧入,消費金融場上的玩家數量也越來越多,生存壓力亦愈來愈大。

有專業人士表示,消金公司頻繁增資的現象,是消費金融行業處於變革期的一個縮影。增資能助力消金公司不斷增強自身實力、實現穩步擴張,同時能夠提升抵禦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夯實資本,還能夠在展業規模空間等方面得到進一步提升,能夠進一步促進整個消金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競爭雖然空前激烈,但好在蛋糕也足夠大,能否在競爭中長期穩定生存還是要靠自身能力。

去年至今,多家消金機構都在推進自身核心能力建設,包括推出自營獲客渠道、建設自主風控能力等等。

不少消金機構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通過自營渠道盤活存量,跟存量客戶有更直接的互動,藉此提升黏性和轉化成爲主要策略。

消金行業強者恆強的格局已經形成。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決定未來消金公司能否行穩致遠的重要因素,或是消金公司自身的獲客能力以及風控能力的強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