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塔球挑戰區#

#電影中國桐格#

80、90年代的世界男乒歷史上是戰國時期。男乒由此形成了以中瑞對抗爲主,亞歐對抗爲輔的精彩局面。

80年代,歐洲男子乒乓球以瑞典爲首,其次是南斯拉夫、法國、比利時和德國,隨後是多國爭奪。

瑞典有老娃、卡爾松、佩爾松"三駕馬車",法國有蓋廷,比利時有塞弗,德國有羅斯科夫。賽弗、蓋廷等法國名將,還有最神祕的南乒,最大的遺憾是南乒隨着南斯拉夫的解體而銷聲匿跡,逐漸沒落

在亞洲,中國和韓國之間發生了對抗。

當時,韓國男乒有一大批優秀的選手,以金澤柱和劉南奎爲首。國內方面,郭躍華、蔡振華、姜嘉良等選手離隊,男單隻有馬文革一人。

瑞典隊在1989年、1991年和1993年的世乒賽上成功衛冕,而中國男隊則在第91屆千葉世乒賽上創歷史最差戰績,無緣八強。

直到第95屆天津世乒賽,纔出現轉機。1995年世乒賽後,以孔令輝、劉國樑爲首的年輕中國選手逐漸成熟,而歐洲國家仍依賴經驗豐富的選手。

此後二十年在歐洲,只有德國的波爾和俄羅斯的薩姆索諾夫對中國男乒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中國男乒逐漸出現了王勵勤、王皓、張繼科、馬龍、樊振東和許多其他一流的大師。一方面,男乒優秀選手太多,形成圍攻;另一方面,尖端技術牢牢控制着男子乒乓球賽場。

中國男乒的崛起,對中國來說是幸事,但對世界乒壇來說也是悲劇。男乒世界不再是百花齊放的戰國時代,乒乓世界只有中國時代。願世界乒乓球重現戰國時代。中國乒乓球阻礙了世界乒乓球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