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原 發自 副駕寺

智能車參考 | 公衆號 AI4Auto

傳聞還是成真了,小鵬汽車正式官宣:

王鳳英加盟任職總裁,授予各項大權。

根據官宣公告,王鳳英將負責公司的產品規劃、產品組合整理和銷售業務,直接向何小鵬彙報。

也就是說,王鳳英將接過品牌和營銷兩大板塊,這也是小鵬汽車一直被吐槽的短板環節。

王鳳英是誰?爲什麼何小鵬願意以總裁大位相邀?

以及爲什麼不惜重金高位挖高管的,總是小鵬?

王鳳英憑什麼能擔任小鵬汽車總裁?

王鳳英此前最出名的身份,莫過於長城汽車的二把手,內部權力僅次於魏建軍。

魏建軍主內,管研發和製造;“主外”在商場上拼殺,把長城打造成中國皮卡和SUV領軍者的,是王鳳英。

畢業於天津財經學院,1991年入職長城汽車,從跑一線的銷售做起,憑着敢打敢拼的作風和善於思考總結的能力,迅速開拓了長城的銷售局面。

兩年後王鳳英就升職成爲銷售總經理,全面負責銷售業務。

2003年,王鳳英成爲長城汽車總經理,也是當時車企唯一一位女掌門人。

長城汽車從當年的小作坊發展成爲如今自主頭部、甚至出海賣得有聲有色的車企,和王鳳英一直奮戰在銷售、管理戰線密不可分。

甚至有傳言,王鳳英是少數幾個能跟魏建軍當面爭論,還能駁地魏建軍心服口服的高管。

王鳳英的職業生涯和長城汽車的發展脈絡高度吻合,也是從皮卡開始。

當年魏建軍決定進軍皮卡市場,研發出長城第一款皮卡——迪爾。但行業內還沒有成熟的汽車銷售案例,而王鳳英想到可以和當時最火的家電企業取經。

在王鳳英的改革下,長城汽車銷售從代理制改爲經銷制,實行“先付款後發車”,一方面促進經銷商的銷售動力,另一方面還能控制回款風險。

車賣出去了,然後呢?

王鳳英意識到營銷的本質是差異化,於是提出建立專營店、提供售後服務,並提升維修和服務速度,讓皮卡車主也能享受到轎車車主的待遇。

這幫助了長城汽車立下了行業口碑,也爲後來長城拓展SUV業務奠定了基礎。再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長城炮、哈弗H6……長城汽車成了皮卡市場絕對的No.1,甚至可以說單槍匹馬帶火了SUV車型,長時間盤踞自主SUV第一。

長城汽車因此躋身本土汽車企業第一梯隊。

但新能源時代,長城汽車也要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

更年輕的管理團隊,能給長城汽車帶來更新的商業模式。

去年1月,王鳳英主動辭職執行董事等職務,退位讓賢。其後7月,王鳳英辭去了總經理職位,也是她在長城汽車最後的一個職位。

那時候長城汽車正在內部進行年輕化變革,已有52歲的王鳳英,她的離任也被視爲爲年輕一代管理者讓路。

只是沒想到,王鳳英被小鵬汽車相中,再度出山。

這次入職小鵬,王鳳英還是從事她熟悉的銷售崗位,老企業的銷售大牛到新勢力,是否會水土不服,空降來的高管又能不能帶隊走出當前逆境?

都是擺在小鵬和王鳳英面前的挑戰。

空降高管,小鵬汽車有傳統

小鵬用總裁的位置挖人,不是第一次。

因爲現在負責小鵬汽車財務的顧宏地,就是2018年何小鵬用總裁之位,從摩根大通挖來的。

顧宏地來到小鵬汽車之後,負責公司的戰略、財務、投資和融資等工作,首先幫助小鵬完成B輪和B+輪融資,投資金額共計62億元。

後來,顧宏地繼續幫助小鵬汽車活躍在資本市場。2020年,小鵬汽車成功赴美上市;2021年,小鵬汽車在港交所掛牌二次上市,是同行裏最快實現此成績。

現在小鵬的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原來是高通自動駕駛業務負責人。

當時小鵬自動駕駛研發正問題不斷,吳新宙的加入幫助小鵬自動駕駛研發步入正軌。

也正是他選擇的博世第五代雷達、英偉達芯片等一系列硬件,奠定了小鵬自動駕駛方案當時的領先地位。

並且,吳新宙帶領團隊率先實現城區工況下的輔助駕駛,即小鵬XNGP,目前已經落地廣州,是行業內最快,也是行業內首個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系統。

吳新宙的目標是在2025年,小鵬汽車實現全自動駕駛,從XNGP到實現Robotaxi。

除了顧宏地和吳新宙,小鵬汽車前首席營銷官熊青雲,曾任京東高級副總裁、寶潔大中華區美尚事業部總裁;已經離職的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谷俊麗,原來是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專家;之前負責小鵬品牌和公關傳播的副總裁李鵬程,曾就職於一汽大衆……

小鵬汽車的高管很多人來了,有些人走了,也有些人選擇留下來。

實際上,在整個新造車公司裏,或者整個汽車產業中,小鵬汽車對於高階人才是最授信的。

現在小鵬汽車的管理層,除了夏珩、何濤這樣的聯合創始人,CHO廖清紅曾供職華爲、奇虎360;財務與會計副總裁原來是福特大中華區和宇通客車的CFO;汽車研發副總裁徐吉漢和製造副總裁蔣平原來在蔚來、廣汽就職;動力總成副總裁劉明輝博士原來是一汽技術研究院的副院長……

反觀整個汽車行業,理想聯合創始人沈亞楠離職、威馬二把手杜立剛離任CFO……更多玩家或許也在源源不斷吸引人才,但如此補充高階高位人才的,幾乎只有小鵬一家。

而小鵬汽車的這份胸懷,和何小鵬本人性格密切相關。

功成不必何小鵬,連CEO都可讓賢

早在何小鵬第一次創業做UC的時候,就發生過“挖高管”的事情,看到能人,主動讓賢CEO吸引加入。

2006年,何小鵬用CEO職位邀請聯想投資副總裁俞永福入夥。

當時何小鵬其實是想拉來聯想的投資,俞永福也向聯想極力推薦UC,但最後項目沒有通過。

不過俞永福很看好UC,何小鵬沒拿到錢卻有了更大膽的想法,他向俞永福遞出了橄欖枝:“永福,你願不願意加入我們一起幹?”

很多人不理解爲什麼何小鵬要挖來俞永福當CEO,自己讓賢,而何小鵬是這麼回應的:

“我和梁捷覺得能力不夠,永福的高度和廣度,都比我們強。創始人要有一種胸懷,去吸引比你強的人過來。”

後來正是俞永福的加盟,成功牽線何小鵬和雷軍,雷軍投了UC 400萬,解決了當時的融資問題。而雷軍自己也在2007年出任UC董事長,爲UC拉來了更多的投資,幫助UC繼續發展業務,在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潮中成爲獨角獸,爲後來阿里40億美元收購鋪平了道路。

何小鵬跟俞永福成了兄弟,俞永福讓雷軍和何小鵬也成了兄弟。

在雷軍的影響下,何小鵬再次創業小鵬汽車後,一改UC時專注“極致”的企業文化,而把產品文化改成了“平衡”。因爲何小鵬曾和雷軍探討,“造車是一門平衡的藝術”。

彼時雷軍還告訴何小鵬,一家新造車企業要幹出來,至少需要60個月。而在何小鵬入職小鵬汽車60個月後的2021年,小鵬已經在行業內立下了名號;也是2021年,雷軍宣佈進軍造車行業。

在去年小鵬汽車改變組織架構時,何小鵬曾說過未來營銷上還會有組織調整。而王鳳英的加入,正是來補全曾經小鵬汽車的短板。

對於這次王鳳英加盟小鵬汽車,何小鵬表示:

“我們期待她的加入能夠給“智能化+汽車”的融合帶來更多不一樣的火花……我們也相信王鳳英這樣優秀人才的引進,將爲小鵬汽車從一到二的行穩致遠提供更有力的管理支持。”

這算是何小鵬一貫人格魅力的展現,別人往往追求自己的權力是否夠大夠集中,他考慮的是功成不必在我,能者居之,甚至可以自己讓賢。

這種性格自然也不全是好事。

在小鵬G9暴露的產品和組織等各方面問題中,有一種外界批評就指向何小鵬的性格和管理風格,認爲他太過授權,導致組織不夠權力集中,造成了各自爲政和資源消耗,“小鵬給的自由過了火”,認爲何小鵬要向魏建軍、李想看齊,做公司不能太民主。

但歸根結底這種討論沒有標準答案。性格決定命運,不同創業者和企業家的風格決定了企業的文化,英雄成敗也無法以一時一地一城一池得失來評價。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從人性來說,承認自己有不足很難,見賢思齊甚至爲了功成分權、讓位更難。

但顯而易見的是:這種難,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