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斌 上海報道

在油市需求和供應端前景皆不明朗之際,歐佩克+本週或將繼續“按兵不動”。

1月30日,歐佩克+多位代表稱,本週部長級聯合監督委員會(JMMC)將建議保持歐佩克+現有的產量政策不變,等待中國石油消費復甦以及西方國家制裁俄油的影響明朗化。

去年12月4日,歐佩克+宣佈維持原有產量政策不變,從2022年11月至2023年底,將石油產量每天減少200萬桶。不過,如果未來市場情況惡化,歐佩克+隨時可能行動。

受歐佩克+保持產量政策不變的預期升溫等因素影響,1月30日國際油價顯著下跌,紐約商品交易所3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23%,收於每桶77.90美元;3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03%,收於每桶84.90美元。

本週歐佩克+更可能按兵不動

去年10月5日,歐佩克第45次部長級聯合監督委員會會議、歐佩克+第33次部長級會議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決定自2022年11月起,歐佩克+將石油總產量日均下調200萬桶,重新進入“減產模式”。

實際上,歐佩克+此前達成的減產協議其實已經發揮了一些作用,成爲衰退擔憂升溫下支撐油價的重要力量。中信期貨首席能源分析師桂晨曦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歐佩克產量政策對油價具有重要影響。2008年、2016年、2020年幾次油價大跌後,歐佩克都通過減產成功抬升油價重心;2014年、2018年歐佩克增產則導致了油價大幅回落。尤其在非歐佩克國家加入後,以沙特和俄羅斯主導的歐佩克+產量聯盟可以影響全球近半原油供應的邊際變化,地緣政治對歐佩克+產量政策的塑造將繼續對油價產生深刻影響。2023年歐佩克+處於減產週期,將爲油價提供較強託底支撐。

鑑於目前油價仍在80美元/桶附近震盪,尚沒有觸發歐佩克+減產保價的“底線”,歐佩克+仍有時間觀察未來的形勢,本週或將繼續按兵不動。盛寶銀行商品策略主管Ole Hansen表示,目前油價還未進入“驚濤駭浪”的行情,歐佩克+應該以不變應萬變,爲觀察市場爭取更多的評估時間。

儘管市場普遍預期歐佩克+本週大概率將按兵不動,但仍有出現意外的可能。石油經紀商PVM表示,雖然歐佩克+不太可能調整政策,但仍然存在象徵性“小幅減產”的可能。如果真這樣做,會讓市場大喫一驚。

在2月1日JMMC會議前,1月30日,俄羅斯總統新聞辦公室發佈消息稱,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進行了電話交談。雙方就在“歐佩克+”框架下的協作,未來兩國在經貿以及能源領域的合作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俄羅斯並未透露更多通話的信息,這也讓未來多了一分懸念。

油市支撐與壓力並存

俄烏衝突升級已有近一年,各方博弈對油市的影響仍在繼續。

去年12月5日,G7、歐盟和澳大利亞達成協議,禁止使用西方的保險、金融和經紀服務爲價格超過60美元/桶的俄羅斯海運石油提供服務。由於世界上主要的航運和保險公司都在G7國家,價格上限將使俄羅斯很難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石油。

俄羅斯對此祭出了反制措施,1月30日,俄羅斯政府宣佈禁止國內石油出口商和海關機構遵守西方對俄羅斯原油施加價格上限。如果海關機構發現存在這種機制,就必須阻止貨物離開俄羅斯。

根據這份由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28日簽署的法令,俄能源部與俄財政部達成協議,必須在3月1日前批准俄出口石油價格監測程序。另外,出口俄石油和石油產品的個人或法人實體有義務監控在整個供應鏈中是否有使用限價機制的行爲。如果發現此類行爲,必須在規定期限內通報俄海關和能源部。俄海關如覈查證實,將暫時叫停出口,直至涉事方予以糾正。

目前價格上限並未對俄羅斯出口造成太大沖擊,根據貿易商和路孚特Eikon數據,亞洲市場對俄羅斯石油的需求旺盛,吸收了海運烏拉爾原油增幅中的大部分。1月運往亞洲的烏拉爾原油裝船量可能達到約700萬噸,比去年12月增加了約200萬噸。

印度等國是其中的關鍵力量。Vortexa Ltd.數據顯示,去年12月,全球第三大原油進口國印度平均每天從俄羅斯購買了120萬桶原油,較11月環比增長了29%,更是前一年同期的33倍之多。在印度去年12月俄油進口量大幅上漲背後,西方的制裁正導致俄油折扣力度進一步擴大。

接下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能源制裁還將進一步伸向成品油。2023年2月5日起,歐盟將對包括柴油在內的俄出口成品油實施新的價格上限,初步將俄柴油的出口價格限制在100美元/桶至110美元/桶之間,這一方案也得到了G7的認可。

西方希望通過價格上限來壓縮俄羅斯的能源收入,同時也要保證俄羅斯繼續向世界供應能源,但把握好平衡並不容易。俄羅斯可能祭出更多反制措施,未來原油和石油產品價格仍有上行可能。

展望未來,油市支撐和壓力並存,前景依舊迷霧重重。桂晨曦表示,支撐主要來自中國需求回暖。去年末優化防疫政策後,今年1月中國道路交通出行明顯增加。儘管春節假期出現季節性回落,但節後復工後預計將迎來較好恢復。尤其是相比去年二季度低位,今年二季度同比或將顯著增長。上半年主要關注交通出行對汽油消費需求的拉動,下半年重點關注中國經濟對柴油工業需求的提振。

另一方面,壓力來自美歐經濟放緩預期。桂晨曦提醒,儘管美聯儲放緩加息節奏,但在通脹降至長期目標前,或暫時維持高利率狀態,美歐經濟增速回落將對海外油品需求形成較大壓力。

(作者:吳斌 編輯:和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