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範芊芊    每經編輯 楊 夏    

繼“兩化”農化板塊業務整合完成後,中國中化正在籌劃整合氟化工板塊業務。

IC photo

1月31日,昊華科技(SH600378,股價45.13元,市值411.35億元)公告稱,公司收到了控股股東中國昊華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昊華)的通知,擬發行股份購買中化藍天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藍天)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相關方案尚未最終確定。

對於業內而言,兩家企業將合併或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一方面兩家公司均歸屬於萬億級央企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化),另一方面昊華科技和中化藍天的氟化工業務重合,或存在同業競爭問題。

併購是爲解決同業競爭?

實際上,中國中化成立時間並不長,2021年5月8日才揭牌成立,其是由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而成。中國中化的成立,是我國化學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意味着一家萬億級規模的綜合性化工企業誕生。

中國中化官網顯示,中國中化業務範圍覆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石油化工、環境科學、橡膠輪胎、機械裝備、城市運營、產業金融等八大領域,是全球規模領先的綜合性化工企業。截至2021年底,中國中化總資產超過1.5萬億元,全年營業收入超過1.1萬億元。其位列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31位,化學品行業榜單第一位。

昊華科技和中化藍天則因爲此次重組而成爲了“一家人”。但目前昊華科技控股股東中國昊華由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控股,中化藍天的控股股東則是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雙方業務重合,可能存在同業競爭的問題。

昊華科技的主營業務爲高端氟材料、電子化學品、航空化工材料及碳減排業務等,其中氟材料業務營收佔比在2018~2021年都在25%左右,主要包含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應用於電子通信、石油化工、汽車、紡織等領域。中化藍天則是一家創新型氟化學公司,官網顯示,公司業務涵蓋氟碳化學品、含氟精細化學品、氟聚合物、鋰電化學品、無機氟等,產品應用於汽車、家電、新能源等20多個領域。

因此,昊華科技和中化藍天都是中國中化旗下氟化工業務的重要主體,同時產品應用領域也存在重合。中國中化在官網介紹其氟化工業務時提及,氟化工業務主要集中在浙江、四川、江蘇、陝西、山東以及湖北湖南等地,業務涵蓋無機氟、氟碳化學品、含氟鋰電材料、含氟聚合物以及含氟中間體等,生產的產品超過50種,年產能60萬噸,經營企業包括昊華科技旗下的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藍天和魯西化工(SZ000830,股價13.54元,市值259.9億元)。

雙方重組計劃有跡可循?

除了從解決同業競爭的角度來看,對於中國中化而言,重組“兩化”的目的就是爲了引領化工行業轉型升級,內部資產重組整合將有利於相關業務發展壯大,早在中國中化揭牌成立前,“兩化”農化板塊合併就已完成。

2020年1月5日,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旗下四家農化上市子公司公告稱,將四家公司資產劃轉至中化工(上海)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科技),中農科技也將更名爲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月,先正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佈正式成立。

而對於昊華科技和中化藍天而言,如果昊華科技能夠成功收購中化藍天,即意味着其氟化工業務實力的增強,中化藍天也能借助上市公司平臺發展其業務。

無論是從營收規模還是從技術先進性來看,中化藍天在氟化工領域的實力都不可小覷。官網顯示,中化藍天擁有35個專業研究實驗室和各領域科研人才700餘人,累計形成產業化成果近百項;獲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2項,省、部級以上各類獎勵190餘項;承擔國家“863”和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1項,主持制訂國家和行業標準40項,累計申請專利910項,產品多個品種國內/全球市場份額領先。

中化藍天官方微信公衆號曾披露,2022上半年,中化藍天實現營業收入53.96億元,同比增長46%,實現利潤總額9.28億元,同比增長391%。

實際上,雙方的重組計劃或許早就有跡可循,一系列人事變動爲重組打下前奏。中化藍天官方微信公衆號提及,去年2月21日,中國中化召開業務整合啓動大會,中化藍天管理關係調整至中國昊華,中化藍天向世界一流氟化工企業目標加速邁進。去年12月6日,昊華科技公告稱,公司原副董事長、總經理楊茂良因工作調整變動原因辭職,上市公司董事會同意聘任王軍爲公司總經理。從王軍的履歷來看,其曾任中化藍天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

另外,據中化藍天官方微信公衆號,2021年6月,中化藍天召開幹部任職宣佈大會,張海兵任中化藍天總經理。而四川輕化工大學官方微博去年7月的一則推文中,張海兵的頭銜爲中國昊華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委員、中化藍天總經理。

封面圖片來源:IC photo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