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日凌晨3時,美聯儲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由4.25%-4.5%上調25個基點至4.5%-4.75%,符合市場預期。這是美聯儲去年3月啓動本輪加息週期以來首次放緩加息幅度至25個基點。美聯儲重申,預計繼續上調目標區間將是合適的。

去年12月,美聯儲首次將本輪加息週期的加息幅度放緩至50個基點。美聯儲已在2022年加息7次,累計加息幅度達425個基點,加息速度爲近40年來最快。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對澎湃新聞表示,這是加息週期中單次加息的常規幅度。這種溫和的加息節奏,有利於經濟體系漸進適應緊縮的貨幣環境,同時也能達到抑制通脹的效果。

“通脹率自去年8月開始下降,近期數據顯示通脹率已然見頂。此時加息節奏迴歸常規當屬合理。”胡捷表示,去年有50基點和75基點的加息幅度,背後的原因是前期對於通脹上升趨勢和速度的低估,導致沒有及時加息,以至於後期以超常規步伐加息,挽回局面。

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美國去年12月CPI同比增長6.5%,是2021年10月以來的最小同比漲幅,也是美國CPI同比漲幅自2022年6月創出40年來峯值9.1%後連續6個月下降。

同時,美國去年12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5%,弱於前值的5.5%,爲連續第六個月放緩;核心PCE物價同比增長4.4%,同樣弱於前值的4.7%。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白雪對澎湃新聞表示,最近通脹數據持續下行,進一步緩解了美聯儲收緊壓力。美國12月CPI和PCE物價指數已同比連續六個月持續回落,其中CPI環比首次轉負,薪資增速也在穩步趨緩。

白雪表示,在供應鏈壓力不斷緩解、內需降溫的作用下,通脹已初步形成溫和回落趨勢,美聯儲超常規大幅加息的必要性大大降低。此外,多個月度經濟數據轉弱、先行指標的下滑,也印證貨幣政策的滯後效應已開始顯現。這將支撐美聯儲自2月起恢復常規加息幅度。

紐約聯儲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SCPI)錄得1.18%,較疫情前0%左右的水平仍有明顯上漲,但較2021年底4.3%的水平確實有所下降。

美國通脹的韌性何在?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議息會議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儘管美國勞動力數據依然強勁,但近期的就業報告顯現了“積極的跡象”,但“現在慶祝還爲時過早”。

“到目前爲止,我們所看到的通貨收縮並未以犧牲勞動力市場爲代價,這是一件好事,”但鮑威爾說,美國經濟仍處於緩解通貨膨脹的“早期階段”。

展望通脹前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兼副院長、教授王晉斌對澎湃新聞表示,通脹下行是比較明確的趨勢,但是不會很快降到美聯儲的目標區間。美國勞動力市場雖然有所降溫,但去年12月工資收入的年率同比漲幅超過4%,仍能夠支撐美國的消費和通脹。通脹下行到4%左右的水平時,或將保持一定的韌性。

“現在能源、食品等供給衝擊的價格因素減弱,給了美聯儲聚焦勞動力市場來控通脹的機會。”王晉斌說,通過觀察工資水平、失業率、勞動服務類產品的價格變化,美聯儲能夠聚焦,貨幣政策就不太會“錯殺”總需求。從該視角來看,美國經濟“軟着陸”的概率可能在增加。

建設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曹譽波對澎湃新聞表示,因爲能源價格回落,美國通脹壓力得到明顯緩解,但分項數據看,房租和服務業的通脹仍在攀升,這說明通脹壓力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仍具備粘性,這也是一些經濟學家和投資者認爲美聯儲需要保持較高利率甚至加息的理由之一。

具體看勞動力市場,白雪表示,供給不足仍然令美國勞動力市場保持“邊際降溫但依然偏緊”的狀態,這意味着住房通脹的黏性,以及勞動力市場支撐下的薪資增速,將仍然對通脹,尤其是核心通脹的回落速度和幅度形成較大制約。預計2023年年末美國CPI同比有望回落至3%-3.5%區間。

美國經濟的“軟着陸”還有可能嗎?

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儘管政策利率大幅上漲,但他對美國經濟“軟着陸”的希望仍然存在。

“我仍然認爲,在不出現經濟大幅下滑或失業率大幅上升的情況下,有一條途徑可以讓通脹率回到 2%。”鮑威爾說。他預計,今年美國經濟將呈現正增長,即使它會下降到一個“緩慢的節奏”。

從經濟數據看,美國去年4季度GDP意外走高,主要是服務消費良好。

曹譽波表示,由於服務消費具備長尾效應,且對利率相對不敏感,後續可能繼續支撐美國經濟。但零售、工業產出、房地產銷售等較“硬”的數據表現不佳。綜合來看,美國經濟面臨“軟着陸”風險。

胡捷表示,依照當前通脹的態勢和對聯儲加息節奏的預判,預計經濟數據急劇下滑的可能性很低,今年的GDP增長將爲0.5%左右,失業率將在4%-5%,年底通脹爲3%-4%。

白雪表示,考慮到美國經濟增長動能正在進一步走弱,預計2023年美國經濟衰退可能難以避免,但經濟仍有韌性,這將令衰退的時點偏晚,大概率不會在上半年出現。

“從最新公佈的2022年四季度GDP數據來看,剔除庫存變動和淨出口的最終私人銷售——即衡量美國經濟核心經濟動能的指標,已降至2020年三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結合PMI等領先指標的不斷下滑,以及多項月度數據的回落,表明美聯儲持續緊縮對內需的抑制作用已經開始顯現。”白雪說,2023年隨着上半年加息進程的持續,高利率和經濟衰退預期將明顯對投資形成抑制,加之疫後服務消費的修復紅利逐漸消退,消費動能將進一步回落,美國經濟下行趨勢難以避免。

白雪還表示,服務消費支撐下,美國經濟並未失速:2022年全年美國實際GDP增速爲2.1%,仍位於長期趨勢之上。2023年,勞動力供給不足將支撐薪資增速保持上行,疊加超額儲蓄以及消費信貸支撐,以及通脹的下行,短期內消費仍有保障,美國經濟將維持較強韌性,下行速度可能偏緩,上半年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較低。

加息進入“尾聲”?資產走勢幾何?

從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看,王晉斌表示,一年來除了日本央行沒有加息,主要發達經濟體都有較大幅度或比較密集的加息。現在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基本開始進入加息的尾聲。

目前,IMF預計全球經濟產出增速將從去年的3.4%放緩至2023年的2.9%。王晉斌表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對風險資產的價格是利空;但是總體上,由加息帶來的風險資產價格承壓將減少。

胡捷表示,今年美國、加拿大、英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貨幣政策將持續收緊,日本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有可能轉向。全世界持續進入貨幣緊縮、經濟增速放緩的階段。

“由於美國一馬當先引領加息的態勢不再,美元指數大概率呈現震盪態勢,上升乏力,且有下行壓力。由於美元加息路徑和步伐逐漸清晰,且大概率在年中結束,資金面收縮程度和時間的不確定性逐漸褪去,因此美股的價格已經開始築底,最遲年中重新進入牛市。”胡捷表示,全世界經濟放緩成爲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價格總體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的,本週是“超級央行周”,除了美聯儲,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等主要央行都將在本週召開2023年度第一次議息會議。

“整體來看,上述央行都已處於本輪加息的尾聲。相比較而言,歐洲央行相對更爲鷹派,一是儘管能源價格回落,歐元區通脹壓力依然嚴峻,二是歐元區經濟數據持續轉好,給了歐洲央行加息的底氣,三是歐洲央行公開發言也相對鷹派。而英國則面臨較爲嚴峻的考驗,即使經濟數據也轉好,但仍呈現出衰退性特徵,且金融市場脆弱性風險較大,英國央行的加息較爲謹慎。”曹譽波表示,從外匯市場看,歐元相對強勢,英鎊相對偏弱,美元已從去年的高位大幅回落。

行情數據顯示,美元指數已從去年114.7的高位回落到目前的100.9左右。

白雪也表示,預計歐洲央行仍將保持收緊步伐。同時,日本央行爲遏制通脹飆升,2024年貨幣政策轉向收緊的可能性也大爲增強——12月意外擴大目標收益率波動區間已透露出這一趨勢。由此,美國與歐洲、日本等央行貨幣政策的邊際分化將推動美元指數在2023年繼續回落,這將助漲歐元、日元等主要非美貨幣。

國內方面,白雪表示,雖2023年上半年海外維持收緊態勢,但在國內物價形勢整體穩定背景下,國內政策仍有充分條件“以我爲主”。

“短期內,我國貨幣政策仍將延續穩增長取向。人民幣匯率有望在2023年步入升值通道:一是在美聯儲加息放緩、年中前後有望結束本輪加息的背景下,2023年美元指數將大概率延續下行;二是疫情影響顯著弱化、穩增長政策力度加大背景下,2023年國內經濟基本面將有較大程度修復。”白雪說道。

白雪表示,外部壓力趨緩,疊加內部因素的改善,將支撐人民幣匯率在今年扭轉去年的貶值局面,轉爲上行。預計2023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樞有望達到6.6附近。這對於緩解資本流出、吸引國際資本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將是一個有利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