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杜恆峯    

每經評論員 杜恆峯

2月1日,九安醫療(SZ002432,股價52.97元,市值255.1億元)公告,公司及子公司擬使用最高額度合計不超過170億元自有資金進行委託理財,擬使用不超過30億元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授權公司管理層根據公司及子公司的經營需要,在額度範圍內選擇適合標的進行投資,並可由公司及子公司共同循環滾動使用。在2月16日的股東大會上,這一事項將由股東投票表決。

2021年以來,由於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產品銷售收入大幅增長,九安醫療獲得了豐厚回報,當年淨利潤暴增至超過9億元(上年爲2.4億元),2022年預計盈利更是高達165億~175億元。業績增長也推動九安醫療成爲17倍大牛股。不過,股價未來走勢纔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目前九安醫療的總市值爲255.1億,市盈率只有1.5倍,市淨率只有1.2倍,這樣低的估值,顯然談不上股東利益最大化。

筆者認爲,對於公司的理財計劃,中小投資者有兩方面的理由投出反對票。

一方面,金額過大的投資理財,潛藏多重風險。

第一,會加大公司業績波動風險。200億元相當於公司淨資產的95%(2021三季報),理財所帶來的損益很可能成爲公司業績變動的決定性因素,投資回報的波動較大,公司業績波動的風險也會隨之急劇放大。

第二,專業能力不足的風險。對基金、券商理財等專業機構來說,200億元也是規模巨大的一筆資產,這樣一筆資產如何運作非常考驗專業能力,九安醫療作爲外行,即便其中170億元是投資合格機構的產品,如何選擇也是一件極爲困難的事情。

第三,授權過程中的代理風險。200億元的資金,僅僅是存定期一年也有8億元左右的利息,利益誘惑巨大,銀行存款/理財、公募基金等標準化產品存在同質化問題,在選擇哪家機構方面,就存在尋租空間。考慮到九安醫療還將理財授權下放到子公司層面,這樣的風險會繼續放大。

另一方面,在大規模理財之外,投資者應當有更好的選擇。

九安醫療鉅額的利潤積累有其偶然性,去年第二、第三季度,公司營收從一季度的217億下降至15.3億元、13.2億元,淨利潤也從一季度的143.1億元下降至9.3億、8.1億元。如今公司股價更多體現的是留存利潤的價值,但留存利潤很難有大的增長,公司股價也就不會因此有大的變化。現金不是越多越好,槓桿也不是越低越好,過多的留存利潤讓淨資產過大,股東回報率可能維持在很低位置。九安醫療的利潤,完全可以通過現金分配或股權回購等方式,回饋給股東,提升股東整體回報,比如將200億元利潤每年分配20億元。

九安醫療股權結構較爲分散,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也只有24.71%,第二大股東1.31%,中小股東的投票纔是決定性力量。在之後的股東大會上,究竟是投“九安醫療”,還是投“九安投資”,投資者應當積極履行自己的權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