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市場預期,北京時間2月2日凌晨,美聯儲公佈新年首份利率決議,決定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BP),至4.50%~4.75%。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最近在通脹方面取得進展,但仍不足以宣佈加息週期結束。不過,市場對加息步伐放緩及緊縮週期有望接近終點的預期表示歡迎,受此影響,美股三大股指全線收高,美元指數跳水1%下探101關口,國際金價漲破1960美元/盎司關口。亞太股市開盤亦普遍上漲,人民幣匯率更是逼近6.7關口。

面對如此樂觀預期,需要警惕的是通脹下行可能不會一帆風順。美國通脹最爲頑固的部分是“超級核心通脹”,即核心服務項(不包括住房、醫療等指標的通脹),緊俏的勞動力市場令薪資居高不下。高盛預計,3月、5月美聯儲還將加息25BP,使最終利率達到5%~5.25%。摩根士丹利也持續警告稱,美股對潛在的盈利衰退明顯定價不足。

就在2日晚間,英國央行、歐洲央行宣佈加息50BP。英國2022年12月CPI連續兩個月回落,但仍接近40年高位;歐元區1月調和CPI初值同比則連續3個月下跌。與美國類似,英國也面對着居高不下的服務業通脹和工資增長。市場預期,英國央行將在3月放緩加息腳步,加息25BP。但歐洲央行明確表示,3月將再加息50BP。

美國通脹有所放緩但依然高企

1月美聯儲決議聲明的最大亮點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首次提到了通脹有所緩解,雖然強調物價仍在上升。美聯儲認爲,俄烏衝突加劇了全球不確定性,仍然高度關注通脹風險。聲明顯示,美聯儲再次強調了最大就業和長期通脹目標,並稱未來持續提高利率將是適當的。

景順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對第一財經表示,美聯儲聲明略趨鷹派——“通脹有所放緩但依然高企”,而鮑威爾在發佈會上的言論則較爲溫和。

鮑威爾在談及物價時表示,通脹放緩是可喜的,但遠高於目標。他分析稱,美國經濟仍處於緩解通脹的“早期階段”。商品價格的下降以及顯示租賃住房市場近期疲軟的數據是一個“好消息”,預計住房服務業的通脹將在下降之前繼續上升,但核心服務業還沒有看到回落的跡象。

對於本輪緊縮週期,鮑威爾表示美聯儲將繼續加息,以達到充分的限制性政策立場。

與外界預期相反,鮑威爾重申了年內不會政策轉向的立場。“目前的前景是增長放緩、失業率溫和上升和通脹緩慢下降。如果經濟表現大體符合這些預期,那麼今年就不適合降息。”他隨後表示,“如果我們確實看到通脹下降得更快,這當然會影響政策設定。”

“美聯儲即將結束緊縮政策。在加息暫停前,可能還會看到兩次25BP的加息。”趙耀庭稱,美聯儲甚至會借鑑加拿大央行的做法,提出“有條件暫停加息”,在經濟數據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調整加息幅度。

但景順仍然認爲,市場對今年降息預期的定價過於樂觀。美國勞動力市場依然緊縮,就業缺口達1100萬,每一位求職者對應1.9個職位。這表明,工資增長壓力仍可能持續一段時間。

高盛也認爲,鮑威爾雖然不那麼“鷹”,但也絕對不“鴿”。比如,鮑威爾強調了通脹可能給消費者和勞動力市場帶來的問題。他認爲勞動力市場仍然“極度緊張”,工資增長仍然過高,儘管沒有看到工資-物價螺旋上升的跡象。

近階段,美國通脹展現出持續性的下行趨勢,但距離2%的目標還很遠。美聯儲最看重的通脹指標核心PCE同比數據從2022年11月的4.7%降至12月的4.4%。這是14個月來最小的通脹漲幅。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增長韌性似乎強於預期,“軟着陸”預期升溫。

先鋒領航(Vanguard)認爲,美國在2023年有90%的概率陷入經濟衰退,“軟着陸”的可能性非常低。該機構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黔此前表示:“雖然通脹下行,但預計核心通脹仍將保持在3%以上,而且通脹風險仍在上行——地緣政治和供給側衝擊仍有很大不確定性;通脹壓力主要由服務業價格上漲和工資增長驅動,很具有黏性。”

機構警惕美股盈利衰退,中國股市仍有空間

美股年初至今的漲幅已超10%,納斯達克指數領跑。而在2022年,美股暴跌超過兩成。

“受美債收益率下降、美元偏軟、美聯儲逐漸溫和的立場和投資者持倉量少的推動,美股短期內可能繼續受到支持。到目前爲止,財報季並未引發重大擔憂。衰退風險雖然存在且不斷上升,但不是現在的擔憂,而將是2023年第二季度的焦點。”安本多元資產解決方案投資總監Ray Sharma-Ong對記者表示。

但對於盈利衰退,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威爾遜(Michael Wilson)則在更早前就頻頻預警。他表示,標普500中約80%的公司成本增長快於銷售收入增長,利潤率正在惡化,很可能導致本季度每股收益出現自疫情衰退以來的首次負增長。與此同時,該機構對季度預估的修正正在下滑,模型暗示未來將出現更多實質性的下行。更糟糕的是,在以往的收益衰退中,美聯儲都在降息,這次卻非如此。

“在我們看來,美聯儲目前很難真正以積極的方式轉向更溫和的立場(通脹高企令央行難以大幅寬鬆來應對潛在衰退),加之目前面臨2008年以來最嚴重的業績衰退前景,這些因素正再次被市場錯誤定價。”威爾遜稱,現在發生的只是另一個“熊市陷阱”,因爲投資者擔心落後或錯過反彈機會,而被迫再次放棄他們的基本原則。數據顯示,主動型投資經理再次大幅增加風險敞口。納指在過去一個月的表現遠超道指和標普500。

與此同時,目前國際資金正在尋覓新去處,包括去年表現糟糕的韓國、中國股市都獲得青睞。趙耀庭表示:“考慮到當前估值、美元呈下行趨勢及中國重新開放,相較於發達市場,我們繼續更看好新興市場尤其是亞太區新興市場。”

事實上,MSCI中國指數已較去年低點大幅反彈近57%,這也令投資者對市場後續表現遲疑不定。不過,花旗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提及,預計MSCI中國指數2023年的估值將提升到18倍,EPS(每股收益)將增長15%,遠好於MSCI所有國家指數5%~10%的收縮預測。其在全球資產配置中仍對中國股市保持超配。

摩根士丹利研報同樣重申“超配”的觀點,並建議應該“買跌”。該機構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表示,截至1月27日,MSCI中國相對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折讓幅度超過8%,這樣的估值折讓將進一步提高中國股市的吸引力,並證明加大對中國股市的配置是合理的。

人民幣或在波動中升值

中國股市近期的上漲被機構認爲也有“匯率在發揮作用”(currency play),美元見頂、做空美元的策略開始盛行,外資湧入佈局人民幣資產,安全墊是相對比較厚的。未來,則需要中國經濟基本面不斷復甦並追上目前的市場估值。

在美元拋售下,2月2日,人民幣匯率逼近6.7關口,截至16:30收盤,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6.7221,較上一交易日上漲189點。去年一度跌至7.4的人民幣在今年氣勢如虹,1月16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就曾一舉突破6.7關口。經歷了前兩個月的快速升值,近期人民幣波動加劇。

巴克萊宏觀、外匯策略師張蒙近期對記者表示:“中國重新開放改善了人民幣的前景,我們的模型顯示,隨着經濟增長改善,人民幣對美元可能會額外上漲7%。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可能加速結匯。我們預計人民幣將進一步升值,但升值速度會放緩,因爲國際收支的不利因素抵消了一些積極因素。”

投資組合的資金流入和淨出口是支持匯率的真金白銀。就前者而言,光是1月至今,北向資金就已經淨流入超1509億元,近乎去年全年流入量的2倍。數據顯示,債券資金流入也呈現回暖的趨勢。

不過,出口可能是構成拖累的部分。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近期對記者表示,以美元計價,中國2023年進出口將同步下降4%。尤其是旅遊、出境遊今年可能會增加更快,即服務業進口增加,體現爲經常賬戶順差會從去年底的2.8%降至2%。預計2023年實際進口增長2%,出口小幅下降,淨出口預計爲-0.6%,這將拖累GDP和匯率,而該項在2022年對GDP的貢獻則爲1.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