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官方多次提及的推進全面電動化即將落地。2月3日,包括工信部、交通部、財政部在內的八部門提出,將在全國範圍內啓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試點期爲2023-2025年。

八部門提出,在試點區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顯著提高,公共領域力爭達到80%。這也意味着,全面電動化將從今年開始推行。工信部此前曾提出,到2035年我國公共領域用車將全面實現電動化。

同時,八部門也鼓勵新技術模式創新,支持換電、融資租賃、“車電分離”等商業模式創新。目前已有多家車企與新能源產業鏈巨頭相繼加入換電大潮。有機構此前預計,到2025年,結合電力收入,整個換電產業鏈合計規模將達到3321億。

年內開啓試點

據瞭解,八部門此次提出,將在全國範圍內啓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試點期爲2023-2025年。

具體拉看,八部門提出了三大目標,其一是車輛電動化水平大幅提高。試點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顯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領域力爭達到80%。

另外,建成適度超前、佈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其中,新增公共充電樁(標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標準車)比例力爭達到1:1,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車位佔比預期不低於小型停車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綜合能源服務示範站。

此外,八部門還提及新技術新模式創新應用,即建立健全適應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的智能交通系統、綠色能源供給系統、新型信息通信網絡體系,實現新能源汽車與電網高效互動,與交通、通信等領域融合發展。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快速換電等新技術應用有效擴大,車網融合等新技術得到充分驗證。

早在2021年5月25日,工信部便制定了《推動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行動計劃》。根據相關規劃,到2035年,國內公共領域用車將全面實現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

而近期,有相關省份已經開啓推行全面電動化。1月29日,浙江省印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推進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80%,公務用車除特殊場景外新能源汽車採購佔比達到100%,支持新能源汽車在環衛、郵政、港口機場等領域應用。

車樁比有待提升

去年以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實現大幅提升。乘聯會數據顯示,去年1-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649.8萬輛,同比增長96.3%,市場滲透率達到27.6%,較2021年提升12.6個百分點。乘聯會專家團隊預測,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850萬輛,市場滲透率將達36%。

與之相對應的,充電設施設施卻仍然是推行全面電動化的短板。中原證券此前一份研報數據顯示,截止去年前三季度,國內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爲448.82萬臺,同比增長101.9%。但同期,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149萬輛,車樁比達到2.56:1,雖然相較於2021年同期3.05:1車樁比,“用樁”緊張得到緩解,但就距離此前多部門提出的到2025年車樁比達到1:1的平衡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此次八部門提出,推動充換電設施納入市政設施範疇,推進充電運營平臺互聯互通,鼓勵內部充電樁對外開放。同時,鼓勵利用現有場地和設施,建設一批集充換電、加油等多位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站。建立形成網絡完善、規範有序、循環高效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和處理體系。

此外,八部門還提及,優化中心城區公共充電網絡建設佈局,加強公路沿線、郊區鄉鎮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際快充網絡建設。充分考慮公交、出租、物流、郵政快遞等充電需求,加強停車場站等專用充換電站建設。

換電模式有望放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八部門重點提及,支持換電、融資租賃、“車電分離”等商業模式創新。開源證券分析認爲,換電模式優勢顯著,其在補能時間、降低消費者購車成本、延長電池使用壽命、排除安全隱患、緩解用電壓力、土地坪效等方面存在諸多優勢。

實際上,基於換電模式的比較優勢和商業價值,2021年以來,包括上汽集團吉利汽車、寧德時代和協鑫能科等主機廠和新能源產業鏈巨頭相繼加入換電大潮中,有望加速換電行業發展。

根據已公佈的換電站建設計劃,至2025年,國內換電站存量有望突破30000座。根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截止到2022年12月,僅蔚來、奧動新能源、伯坦科技3家企業在國內建有乘用車換電站1973座,較2021年底1298座增加了675座。現有換電站數量與規劃數量之間差距較大,換電站行業有望進入高速成長期。

方正證券此前預計,到2025年換電乘用車銷量超280萬輛,換電商用車銷量50萬輛,配套換電站需求約28000座,對應765億市場規模,配套電池需求約55GWh,對應388億市場規模,並對應電力收入2168億,產業鏈合計規模約3321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