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週刊 編輯部 | 劉增祿

隨着馮柳的迅速買賣,除公募基金外各大機構2022年四季度重倉股尚未出臺的當下,其2023年的首隻重倉股已提前現身,可惜是的,馮柳的持倉規模大幅降低,而此番出其不意的操作,用意大概率是想借公司股價大幅反彈與定增折扣,順勢降低持倉成本。

結合歷史數據,馮柳對其重倉股多數持長線持倉態度,隨着去年10月底以來的反彈行情,馮柳重倉標的多數跑贏了同期市場平均漲幅,惠泰醫療恆立液壓東誠藥業等公司均累計錄得超40%的漲幅。

增持砍倉一氣呵成

馮柳借勢攤薄持倉成本

前腳剛剛增持,後腳即迅速砍倉,2022年歲末、2023年年初,馮柳一波左手買、右手賣的快進快出操作,驚掉一衆投資者的下巴。隨之,馮柳2023年首隻重倉股已曝光,儘管其剛剛遭遇了減持。

2022年12月29日,恆立液壓持續長達一年之久的定增方案落地,獲配名單中,國泰君安資管公司、中歐基金、高盛國際、阿布扎比投資局等國內外明星機構雲集,而早已與公司淵源頗深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此次定增也同樣參與其中併成功獲配,獲配股數762.41萬股,獲配金額4.30億元。

翻看歷史數據,馮柳首次現身恆立液壓大股東名單的時間在2021年二季度末,當時憑藉630萬股的持倉以新進姿態成爲了公司的第八大股東。此後,在2021年三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隨着公司股價一路走低,馮柳開始持續加倉,2022年一季度末持倉一度高達5380萬股,位列公司的第五大股東。但在2022年二季度和三季度,隨着恆立液壓股價整體處於相對高位,馮柳又接連對公司進行了砍倉操作,2022年三季度末,持倉已驟降至2150萬股。

不過,隨着2022年底恆立液壓定向增發的完成,公司披露的《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顯示,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的合計持股數爲2912.41萬股,繼續位居公司第五大股東的同時,持股比例由三季度末的1.65%提升至了2.17%(見圖1)。

2023年年初,馮柳再次態度反轉。1月10日,恆立液壓發佈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暨股份變動公告》顯示,截至1月6日股權登記日,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最新持股數量僅爲762.41萬股(見圖2)。也就是說,馮柳在成功參與定增後即迅速賣出了此前在二級市場買入的所有股份,僅保留了最新參與定增獲配的尚處在限售期的762.41萬股股份,其持股排名也從2022年三季度末的第五位降至當前的第七位。

如此迅速卻南轅北轍的操作,馮柳究竟意欲何爲?

結合二級市場表現來看,2022年四季度以來,恆立液壓股價大幅反彈(見圖3),馮柳此舉很可能是在公司股價上漲中賣出,並通過參與定增獲取定增折扣收益,從而降低持倉成本。

其實,這也並非馮柳第一次實施類似操作。2022年7月,馮柳也曾參與了復星醫藥的定增,獲配4761.9萬股,2022年7月27日,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共持有復星醫藥5261.9萬股,但到2022年三季度末,馮柳的持股數量又變爲4761.9萬股,同樣只留下了參與定增獲配的股份。

偏愛長期持股

重倉股鉑力特年報預計超兩倍增長

目前上市公司2022年正式年報尚未開啓披露,除公募基金外的其餘機構新一季持倉還要等正式財報發佈後纔會逐漸顯現。

結合2022年三季度末的持倉情況來看,馮柳共現身於16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陣營,雖然公開重倉標的數量少於同門基金經理鄧曉峯,但在全部陽光私募基金產品中,自2018年四季度以來,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已連續16個報告期蟬聯持倉市值最高的產品(見表1),貫徹了馮柳一直以來高倉位運作的操作理念。

統計馮柳對重倉股的持有期,在目前的16只重倉標的中,多達12只已被持續重倉超過1年,尤其是自2018年三季度末便重倉的羚銳製藥,馮柳對其持續重倉已超過4年。由此推測,2022年三季度末的多數重倉標的,2022年四季度末甚至2023年一季度末,或仍會繼續得到馮柳的青睞。

而觀察馮柳公開重倉標的的市場表現,自2022年四季度以來,多數都跑贏了同期市場均值。在上證指數累計上漲7.9%的同時,13只馮柳重倉股跑贏市場。其中,惠泰醫療累計大漲70.47%,恆立液壓、東誠藥業、順鑫農業的累計漲幅也均超過了40%(見表2)。

雖然上市公司2022年正式年報披露尚需時日,但16家被馮柳重倉持有的公司中,已有5家提前發佈了年報業績預告,除了順鑫農業預告全年預虧5.2億元~6.8億元外,另外4家公司均預期全年淨利潤盈利且增長,從盈利額看,派林生物的賺錢能力最強,年度盈利額預計爲5.87億元~6.65億元;從增長幅度看,目前鉑力特的成長預期則相對最優,7600萬元的利潤額預計較2021年度增長242.57%。

長期投資

買進不賣是最好的策略

雖然馮柳2022年三季度末的公開重倉標的多達16只,但結合持股市值來看,僅海康威視一家公司的持倉規模即高達131.41億元,佔報告期馮柳全部持倉比重61.05%,配置集中度明顯。

2020年海康威視股價一路攀升,當年三季度,馮柳斥資重倉殺入,即使此後因國外市場拓展難、國內市場增長放緩等多種不利因素出現,海康威視股價走勢急轉直下,馮柳對其仍然不離不棄,且從最初2.31億股的持倉,到2022年三季度末已增至4.32億股。

除了持倉,馮柳還時刻對海康威視給予關注。身爲中國境內規模最大的私募機構之一,高毅資產的調研活動一直非常頻繁,2022年度共對513家公司累計調研了1028次,2023年以來,也已先後對37家公司進行了調研。但身爲高毅資產最受關注的明星基金經理之一,馮柳親自現身調研的頻次並不多,2022年第四季度期間僅出現在了海康威視1家公司的調研名單中。

對海康威視的逆勢加倉,其實很符合馮柳一貫的“弱者體系”下的投資風格,也符合其長線持有的操作態度。

馮柳曾表示,操作策略中,長線持股的要求最高。需要對企業有極爲深刻的認識,對自己有更爲堅強的控制,需要了解積累和成長的非凡威力,也要清楚把握企業未來數年的發展趨勢,以投資的心態分享企業的成長。他的長期投資標的物是千里挑一,對利潤的要求是數以10倍計,而在這樣的機會面前即不會懼怕任何虧損,不會設置除基本面外的任何止損指標,因爲在十倍速股票的面前,哪怕50%以上的虧損都是微不足道的。對長期投資而言,買進不賣是最好的策略,自信、尊重客觀價值、不理會乃至勇於對抗市場是必備的投資品質,日常20%~30%的波動在這樣的前景面前是不應去考慮的。

而經歷了此前逾一年的回調,2022年10月底,海康威視也終於跟隨市場走出了一波上行行情,累計漲幅一度超過了30%。

另外,雖然從目前的重倉標的來看,馮柳多爲長期持倉,但對於中、短線投資,也有其獨特的投資認知。他認爲,短、中、長線的投資不應以時間長短劃分,做幾個月也可以叫短線,只做幾天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叫中線。短線就是尊重市場、依勢而爲,沒有多少標的物的選擇限制,只講究高買,更高地賣,對利潤不設要求,但對虧損嚴格禁止。短線投資需要良好的市場嗅覺和嚴格的紀律,最關鍵的就是要順勢而爲。當個股趨勢未發生改變時,可以一直持股,像過去的科技股牛市,往往一漲就是幾個月,這種時候即使報着短線的想法入場,也不可因利潤超過了想象或時間超過了預期而過早退場。敢於勝利、怯於失敗是短線操作的精髓!

馮柳曾表示,中線不同於短線,需要對基本面有充分掌握,對價格估值系統有良好的認識,標的物應該是經營相對穩定、無大起大落的企業,當市場低估時買進,高估時賣出,講究的是低買高賣,預期利潤目標在20%以上方可入場,同時設8%的止損位。投資者要去做價格的發現者,勇於做大多數人所不敢做的事,理解市場但卻不完全跟從市場。

(文中提及個股僅爲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