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社廈門2月4日電 題:“霞陽村”裏“夕陽紅”

新華社記者顏之宏

“老楊,你這步棋應該這麼走!”“哎哎,觀棋不語真君子!”在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新陽街道霞陽社區的老人活動中心內,71歲的楊亞羣老人時常與棋友切磋,每次都引得老夥伴們圍觀點評。在這個老齡化比例約五分之一的“村改居”社區裏,老有所樂成爲老人們晚年生活的常態。

霞陽社區曾經是一個背山靠水的“小漁村”,大部分村民以“討海”爲生。爲適應城鎮化發展需要,霞陽村於2005年完成“村改居”,4000餘名村民變身社區居民。社區里老人們過得好不好?他們的晚年生活怎麼樣?立春前夕,記者來到霞陽社區一探究竟。

讓老人老有所樂,先要解決老人的後顧之憂。“我和老伴每個月有養老金,再加上房租收入,現在兩口子衣食無憂。”楊亞羣告訴記者,除了有穩定收入外,看病還享受相應醫保報銷政策。

2月1日,兩位老人在霞陽社區老人活動中心打檯球。新華社記者顏之宏 攝

喫穿不愁,樂享晚年。68歲的楊梅英每天都會在居委會前的廣場上帶領老年朋友們跳廣場舞,用她的話說就是“多鍛鍊,身體好了,就是家裏最大的福氣”。爲了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社區拿出1600平方米的經營性用房改造成霞陽社區老人活動中心。在這裏,老人們不僅可以進行各種球類和棋牌類活動,還能參加老年大學的培訓,把年輕時“落下的知識”撿起來,開闊眼界。

老有所樂,還要老有所爲。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豐富了,霞陽社區的老人們還主動發揮“餘熱”,擔任社區的“民情觀察員”。曾擔任過村老人協會會長的楊繼祥儘管已經85歲了,但仍奔走在社區的大街小巷,哪裏的房客和房東起了糾紛、誰家的親友之間有了嫌隙,他都會主動過問調解。“我身體不太好,走路比較慢,但大家都會等我,年輕人看到我們這些長輩去了很快就沒了脾氣。”

相較於社區中的耄耋老人,剛過古稀之年的楊亞羣總說自己是“年輕人”。除了家中長輩的角色,楊亞羣還是孩子們上學放學路上的“義務交警”,也是活躍在街頭巷尾收集社情民意的“社區義工”。在他看來,自己爲社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能爲年輕一代“樹榜樣”。

也正是在社區老年朋友的支持參與下,霞陽平安巡防隊、婦女互助會、茶桌調委會、鄉賢理事會和志願服務隊近年來相繼成立。

2022年10月15日,老人們走出社區,參加文明創建志願活動。(受訪者供圖)

“下一步,我們將在社會化養老的大背景下,進行更多的適老化場景改造,讓霞陽老年人的獲得感更強。”霞陽社區黨委書記林河通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