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觀新聞

兩年前,市民丁先生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內的健身中心,花了1600元辦了張兩人兩年的健身卡,可一等再等,健身中心至今仍然關着;市民陳老伯每天都要到家附近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逛一圈,看看他的“據點”乒乓球室開了沒有。等開門了,他要和老朋友約一約把乒乓球打起來;市民李女士參加了社區的跳舞社團,而由於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一直關着,社團已很久沒能開展活動;市民張老伯則眼巴巴地盼望家旁的“市民驛站”早日開門,讓他能喫上社區食堂,享受到社區的爲老服務……

春節前後,上海全面恢復活力。與此同時,不少市民通過各種渠道反映:一些社區服務機構恢復開放有些“滯後”,給市民正常生活帶來不便。他們希望相關部門能傾聽市民呼聲,多些“隨機應變”,儘快面向市民開放服務場所。

一些場所已從去年3月一關至今

“都恢復得差不多了,如今年也過完了,大家都想着把社團活動再組織起來。”春節後,市民李女士多次致電“12345”,表達希望家門口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儘早重新開放這個願望。她參加了社區的跳舞社團,團隊有20餘名成員,排舞練舞需要足夠大的場地。此前,她們一直借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內的舞房開展活動。疫情後,文化活動中心“關門謝客”,社團活動也只能作罷。上海各個街鎮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市民開展文化娛樂、體育休閒活動的主要載體之一。如今開放得如何了?

一些社區的文化活動中心仍然處於關門狀態。南蘇州河路1501號外牆上張貼着評彈、滬劇等各種戲曲劇種的介紹,這裏是靜安區石門二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分中心。1月30日,記者走訪現場看到:中間的正門被環形鎖鎖着,門上張貼着“暫停對外開放”的通知落款還停留在去年3月3日。透過玻璃看進去,裏側白板上寫着乒乓房和戲曲沙龍的一週安排,但白板下的大廳裏已是一片狼藉,堆滿雜物和包裝垃圾。附近園區的保安告訴記者,這裏去年封控期間曾被臨時作爲臨時隔離點,之後便關閉至今。

蒙自路223號是黃浦區打浦橋街道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2月2日上午,記者想進去看看卻被保安攔住,“這裏不開的,都沒開。”門口的一份公告稱,圖書館即將進入裝修階段,所以無法恢復開館。那麼樓內的健身房、乒乓房、多功能廳、形體教室等其他設施呢?保安解釋,也同樣因爲裝修而無法開放。且據稱,裝修還要持續一年多時間。

不少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儘管是開了,但也僅是開放了裏面的圖書館。靜安區康定東路85號石門二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已經開門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3月暫停開放以來,1樓的圖書館閱覽室1月29日剛剛恢復試運營,其他的健身俱樂部、多功能廳還要等待開放的通知。何時會開?工作人員稱,隨着元宵節後各類活動慢慢恢復,應該陸陸續續都會開放。健身房的工作人員給出的時間表則是“你過一個月再來看看吧”。

閔行區滬松公路450號七寶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元旦後恢復開放了圖書館,但以前最熱鬧的3樓燈都沒有開:“舞坊”是開放了,但需要提前預約對接。有着4張乒乓桌的乒乓房還沒有開放,說是要等旁邊的健身房重新裝修完畢方能對外開放。這讓每天來看看的李老伯很着急:“乒乓房以前一天少說100人來打,就等開了老朋友好聚聚啊。”

在徐彙區,記者也相繼走訪了漕河涇街道和田林街道的社區文化中心。兩處目前均只開放了裏面的圖書館,其他各類設施都要等待進一步開放的通知。

調查發現,申城僅有少數街鎮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目前做到了完全開放。如黃浦區淮海中路街道的社區文化中心目前已開放了全部設施,樓下的“通知”僅要求市民提前預約,進入中心時佩戴口罩並完成體溫檢測,有體溫異常、咳嗽、氣促等身體異常狀況時不允許入內。

恢復開放爲何有些“滯後”?

今年1月17日,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研判,上海已經度過本輪疫情感染高峯,社區傳播強度明顯下降,疫情走勢趨穩向好、已處於較低流行水平。隨着疫情防控形勢的轉段,此前3年來受影響無法正常開放的各類場所理應逐步恢復開放。

一些部門也有明確的安排和要求。春節前,虹口區市民張老伯致電“12345”,呼籲玉田路430號的曲陽街道“市民驛站”能夠儘早開門,好讓老人喫上社區食堂,享受到爲老理髮服務。曲陽街道隨後回覆稱,王田路430號的市民驛站因裝修暫時無法開放,建議張老伯前往附近的其他市民驛站享受服務。

市民驛站是虹口區針對市民推出的一站式服務場所,解決了市民特別是老年市民的喫飯、看病、取藥、社區辦事等生活需求,全區8個街道共建有30個市民驛站。根據虹口區民政局的工作提示,“市民驛站應於春節後儘快開放,包括儘快恢復每週爲老理髮服務”。春節已過,這些驛站“應開盡開”了嗎?1月31日上午,記者一連走訪了5家市民驛站了解情況。

記者首先來到溧陽路1084弄28號的四川北路街道2號市民驛站。剛推開門,工作人員就擋住了記者。“不對外開放了”,工作人員告知由於驛站和上海虹葉養老院在一起,養老院目前仍處於封閉管理狀態,因此市民驛站也無法開放。門口公告稱階段性封閉管理持續到1月31日,但工作人員強調這並不意味着2月1日起就能恢復開放。

香菸橋路87號嘉興路街道5號市民驛站開着門,但正式開放要等到2月3日;天寶路470號嘉興路街道3號市民驛站也開着,但推開門才發現裏面已經變成了建邦居委會的辦公場所。“去年疫情開始就作爲居委會辦公場所了,驛站的牌子還沒來得及撤”,工作人員這樣解釋;四平路421弄歐陽路街道3號市民驛站入口處被一塊藍色屏風擋住,一問才得知裏面暫時改做了社區醫護人員的宿舍……

轉了一大圈,只有天寶路881號的嘉興路街道1號市民驛站正常開放着:乒乓房、社區食堂裏熱熱鬧鬧,只是社區食堂出於疫情考慮仍不許堂食。

可見,這些社區服務場所不能開放的原因不外乎這兩類:要麼是對疫情防控措施仍然喫不準,在沒有收到明確通知前,服務場所的管理者仍然比較謹慎,還延續着此前的防控狀態;要麼則是場所已在封控期間改作他用或關停太久,一時半會還改不回來。

面對市民的需求應“隨機應變”

記者還了解到,除了對社區服務場所暫時不開放有意見外,一些市民對部分場所開放後仍然堅持一些限制性措施也頗有微詞:比如,一些社區圖書館仍規定只能借閱,不能現場閱覽報刊;一些社區食堂仍要求老人必須將菜品打包回去喫,而不允許堂食。“其實沒必要限制了,堂食還是打包可以讓老人自己選”,在嘉興路街道1號驛站社區食堂花23元打包了炒萵筍、麻辣豆腐和八寶辣醬的李阿姨認爲,堂食也應儘早放開,讓老年人能喫上更熱乎、更豐富的菜品。

當前,社會生活生產秩序正平穩有序恢復,作爲直接服務市民的機構,仍然以“沒接到上級通知”爲由“不敢動、不敢變”顯然不合適。對此,市民呼籲,一方面應明確要求各類社區服務場所儘快恢復開放,關着的何時開門、改作他用的如何恢復,這些對社區居民都要有一個時間承諾;另一方面,更建議本市針對這些場所推出更爲詳細的防控指引。

去年12月27日,本市針對重點人羣、重點機構、重點場所,出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防控指引。但指引中更多是針對疫情流行期間和疫情嚴重時明確該採取哪些措施,對於眼下的新階段,如何兼顧爲民服務和防疫安全則沒有涉及太多。社區服務場所主要面向老年人提供服務,且場所內設施複雜,需要更爲有操作性的意見來指導社區開放,以更好地提供服務。

而與此同時,針對市民迫切的需求,相關單位也應該隨機應變,換位思考,主動調整措施。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以人爲本、用心用情,積極爲居民恢復正常生活、行業復工復產提供條件和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