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羊城晚報

生命可以在數字中延續嗎?

——觀影《流浪地球2》有感

《流浪地球2》海報

□仇士鵬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

《流浪地球2》在末世災難的大背景下,對中國式的英雄主義與犧牲精神進行了深入詮釋。但電影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對數字生命設想的探索。

人能否在數字中延續另一種形式的生命呢?

相比於古人煉丹求藥、迷信於修仙飛昇,藉助可學習、可成長的人工智能,讓自己的意識在數字中得到延續甚至永生,似乎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幻夢,尤其是在用於彌補某些無法挽回的遺憾時。電影中,圖恆宇在車禍中失去了女兒,爲了給她“完整的一生”,他將女兒的意識導入電腦,儘管囿於電腦的性能,數字化的女兒只能重複在兩分鐘的循環裏,但這已是莫大的安慰了。在今天,親人離世後,留下的每一張照片,像素再低都是珍品,視頻更是無價之寶。如果能讓他們在數字中重生,對生者而言,的確是莫大的福音。

但電影並沒有採用數字生命的計劃去應對災難。原因有很多,一方面,虛擬的數字生命削弱了人對於現實的依賴和對家園的眷戀,有了退路,人便不再有勇氣和決心去鬥爭和求存。另一方面,數字生命並非有血有肉,不僅指實體存在,也指精神上的。人的定義不只有記憶,還包括個體情感以及羣體、歷史在潛移默化中埋在個體中的一些“底蘊”。這些遠不是數字信號能承載的。

電影中有諸多讓人動容的場景。從“大我”出發,當需要航天員親手引爆核彈時,張鵬高喊:“五十歲以上的出列。”把生的機會留給年輕人,自己挺身而出,慷慨赴死,這份無私無畏,是中國人鐫刻在骨子裏的極致浪漫。在“小我”上,劉培強爲了讓親人存活下去,去競選空間站宇航員。人工智能550w在面試中提問,生的名額給誰?是生命所剩時光不多的妻子,還是健康的岳父?按照最優化的原則,550w輕鬆給出了標準答案,但是劉培強情緒崩潰了。責任與犧牲,一體兩面。正是因爲人的愛意深沉,才讓人難以割捨,無法決斷。

所以人與數字信號有着根本的差異:人性。

爲什麼說“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因爲這些極具張力、讓人熱淚盈眶的情感是以最優化爲根本原則的人工智能所無法實現的;因爲文明正是在無數次的非最優化中才能演變、進化、繁榮、豐富。在失意的詩人和成功的政客間,李白若是選擇了最優化的“摧眉折腰事權貴”,唐詩宋詞裏的“月光”可能也會無比黯淡。人性是文明的藍天,是掛滿枝頭的繁花。

況且,人工智能往往並非如人類想象般的可控、美好。“彩蛋”裏,550w承認了太空電梯危機、月球墜落危機、木星引力危機等,都是它一手操辦的。依據它的判斷,“延續人類文明的最優選擇,是毀滅人類”——這些,正是人絕對無法接受的。

電影中對待數字生命的立場並非單一的支持或反對。它設計了一個有意思的結局。“移山計劃”功敗垂成的時候,是數字生命丫丫記住了重啓的密鑰,指引着數字化的圖恆宇完成了任務——人工智能想要毀滅人類,依賴於人工智能的數字生命卻最終拯救了人類。這種戲劇化的結尾,激發了觀衆對人類與數字生命之間關係的更深層思考。

這應該就是科幻電影將未來照進現實的意義所在。

徵稿

“校園達人”版“大學時光”欄目現面向高校學生徵稿,稿件要求作者爲高校在校學生,內容、體裁不限,每篇不超過2000字。來稿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郵件請註明“校園達人”投稿字樣,內文中務必留下作者真實姓名、所在學校名稱及院系和年級等詳細信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