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瀋陽晚報

除了鐵桿觀衆的感情 我們面對的一切都是新的

走進瀋陽新型文化業態的“多元宇宙”

演出中的石毅(左)

石毅妝前妝後

肖恩和鳴鳴的團隊在上海捧杯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農曆春節裏,瀋陽文化產業新型業態的從業者們普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與機遇:舞臺還是那個熟悉的舞臺,臺下的觀衆依舊情緒高漲,可飽滿的互動中除了喜悅卻偏偏還有一絲額外的收穫。

是節日強勁反彈的市場?是“煙火氣”的重新蒸騰?一系列利好的信號好像都不能準確地描述喜悅之外的情愫。

“這對我們來說,是嶄新的希望,是全新的信心,是踩在節拍上的感覺!”

從業者的話對一直致力於宣傳、推廣瀋陽文化產業業態的記者來說,同樣欣喜不已。隨着採訪的深入我們也發現,節後集體性、現象級的強勢復甦,本就在意料之中。

大家快來,“妖王”正在跟“寧採臣”搏鬥

在農曆春節假期開始前,00後的石毅便不斷“加碼”,加大了每天體能訓練的強度。從熱身的平板撐、開合跳開始,壓腿、上力量訓練至少持續一個半小時以上,而且每個動作都保持一首歌的時間。黃豆大的汗珠,不一會兒便打溼運動服,即便如此,大幅度的訓練始終沒有降速。石毅在爲自己扮演的角色,“幡靈迷境”裏的“妖王”,做着準備。

在“幡靈迷境”一場三番的演出中,二百餘名觀衆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分散到由18位演員架起的故事線裏,高大帥氣的“妖王”無疑是很打眼的主角。“快追上Boss!”他總是能吸引大部分觀衆的追隨。

在人聲鼎沸的春節裏,石毅扮演的“妖王”是焦點之一,“每場戲至少有幾十名觀衆一直跟在我身後。”作爲演員的他心裏特別滿足,“觀衆的熱情還能激發演員的潛力,讓我們呈現出超越以往的表演。”

一次,石毅在與“寧採臣”打鬥負傷後,隨手拉了一位觀衆,“吸收凡人的魂魄,療傷。”起先“被選中”的觀衆還是一臉蒙,可隨着石毅的演繹,觀衆也漸漸進入佳境,配合地“痛苦呻吟”、倒地哇哇大叫,演了一把“死掉了”,一同體驗的觀衆到最後也不相信這一對臨時搭檔是即興發揮的,“太自然了!”

這樣絕佳的互動效果,是石毅之前所沒想到的,“觀衆與演員之間的感覺,彷彿回到了幾年前。”

三年前,讀表演系的石毅第一次接觸沉浸式戲劇,那時的他以一名普通觀衆的身份走進“幡靈迷境”。精彩的演繹、絕倫的場景,給石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2022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幡靈迷境”的導演相中了石毅,認爲他的骨相和氣質很適合演“妖王”。於是,還在讀大學的石毅便加入了“幡靈迷境”。集體訓練中,石毅發現,每一位演員都非常敬業、賣力,閒暇時不是在練功、就是在琢磨怎樣提升。在這樣的氛圍帶動下,確定了“妖王”的角色後,石毅也惡補了大量有關玄幻、仙俠類的影視劇,學習影視劇裏“妖里妖氣”是怎樣修煉成的。漸漸地,他也對“妖王”有了自己的理解,“‘妖怪’的笑不是簡簡單單的咧開嘴,有時會伴隨怪笑;生氣時,身體的扭曲會很誇張。”

業態低迷的那段時日,石毅和其他演員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劇本打磨、演技提升中,不斷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如今終於等來了春的迴歸。

匆匆數年,瀋陽脫口秀已打開全國市場

等待的滋味,對搞笑圈脫口秀主理人兼演員劉海斌來說,也是感同身受的。前幾年,能容納百餘人的小劇場,經常稀稀落落只有二三十名觀衆。可無論境況多不樂觀,演出始終沒有停!

作爲將脫口秀業態引進瀋陽的“第一批喫螃蟹者”,土生土長的劉海斌把全部的熱情都獻給了脫口秀舞臺。“觀衆少時,我們就深入生活、創作段子,脫口秀演出比拼的就是原創能力。”2022年,時走時停的演出間隙,劉海斌和團隊以三個月爲週期,創作了大量的新段子。

在業態收到復甦信號後,蟄伏時打磨的耳目一新的段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幫助搞笑圈收穫了大批新粉絲。憑着叫座的內容,搞笑圈脫口秀還打開了南方市場,一些一線城市不計成本邀請瀋陽脫口秀演員赴外埠演出,好評如注。從大年初二開始,搞笑圈脫口秀連着演了5天,每天兩場,場場爆滿。看到觀衆捧腹大笑的樣子,劉海斌偷偷抹了好幾回眼淚,“我們演員站在臺上,心裏比觀衆還開心。”

而更令劉海斌驕傲的是,許多搞笑圈脫口秀演員從搞笑圈起步,如今已走上了更高的舞臺。比如,搞笑圈裏的“王十七”(藝名)成爲央視舞臺的常客;肖恩和鳴鳴在2022年摘得了脫口秀大會訓練營的第三名。一批批從瀋陽走出的脫口秀演員,以過硬的節目和紮實的作品讓更多的人看到了瀋陽人的幽默還有城市的日新月異。

我們想說,無論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妖王”還是搞笑圈喜人的“笑果”,這些新型業態的蓬勃所帶來的促進與發展,其實是雙向的。一方面,正是有了從業者們不言放棄的堅持,才讓城市裏的我們,得以看見、體驗這些不輸給一線城市喜聞樂見的全新文化形式;反過來,每一個瀋陽人不離不棄的支持、跟隨,也給了他們堅持的力量。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 關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