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生產企業集體遭遇業績陣痛期。

根據通化東寶(600867.SH)發佈的2022年業績快報,2022年,公司實現營收27.75億元,同比減少15.09%;實現歸母淨利潤15.89億元,同比增長21.46%。

淨利潤之所以實現同比增長,主要來自於通化東寶先後兩次出售特寶生物(688278.SH)股權的收益,合計約8.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2022年,通化東寶的扣非淨利潤爲8.46億元,同比減少23.45%。這是通化東寶近10年來第一次出現年度營收和扣非淨利潤雙雙下降的情況。

另一國產胰島素龍頭企業甘李藥業(603087.SH)的境況同樣不佳。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甘李藥業預計實現虧損3.9億元~4.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預計虧損達到4.15億元~4.95億元。這是甘李藥業上市以來第一份虧損的年報。

胰島素“雙雄”業績承壓,與2022年5月胰島素專項集採的落地不無關係。不過,中信證券指出,目前集採風險已基本出清。集採後胰島素產品實現快速放量,“以量換價”的基本邏輯沒有改變,相關公司2023年業績將步入上升通道。胰島素龍頭企業創新研發不斷加速,臨牀管線進展順利,新品上市、海外申報等多里程碑催化劑值得期待。

從集採“大贏家”到業績爆雷

通化東寶、甘李藥業的業績下滑,還要追溯到一年多前的胰島素專項集採。

2021年11月,首次國家組織胰島素專項集採開啓,全國首年採購需求量共計2.12億支,涉及金額約170億元,幾乎所有參與報價的企業都獲得了中選資格,中選品種平均降幅達到48.75%。其中,甘李藥業和通化東寶中選的品種數量分別達到6款和5款,成爲集採的“大贏家”。

集採對生產企業的業績影響顯而易見。

爲了維護與經銷商的合作關係,以及穩定中選產品的價格體系,在獲得集採中選資格後,生產企業通常都會對集採前庫存產品的價格進行調整。價差補償也是集採對生產企業的業績造成的直接影響之一。

甘李藥業就在業績預告裏表示,經過友好協商後,決定採用價格補差的形式協助商業公司進行集採實施庫存產品價格的調整;通化東寶則指出,公司對原供貨價與集採實施價格之間的差額進行了一次性沖銷或返還。

而在集採報價中,甘李藥業與通化東寶採取的戰略截然不同。這也是集採落地首年,甘李藥業的業績降幅大於通化東寶的原因之一。

甘李藥業的多款產品都以同組最低價第一順位中選,例如精蛋白人胰島素混合注射液(30R)、甘精胰島素和門冬胰島素中選價格分別爲17.89元、48.71元和19.98元,降價幅度分別達到59%、66%和67%。

相比之下,通化東寶的報價策略更爲保守。中選結果顯示,通化東寶共有5款產品中選,根據米內網計算,中選價格降幅爲41%~42%。這意味着,報價更低的甘李藥業能夠獲得的採購量會遠高於通化東寶。

有分析指出,甘李藥業和通化東寶報價策略的不同,與其不同的產品結構有關。與通化東寶相比,甘李藥業對胰島素產品的依賴度更高。2022年上半年,生物製品爲甘李藥業貢獻了超96%的收入,而通化東寶的這一數字約爲84%。

企業寄希望於以降價換市場。在集採實施以前,諾和諾德、賽諾菲和禮來3家跨國企業佔據了我國胰島素銷售7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從胰島素集採首年採購需求報量情況看,三代胰島素國產佔比僅爲16.49%,二代胰島素國產佔比達到50.57%,理論上來說,三代胰島素市場的國產替代空間比二代胰島素更大。

甘李藥業希望藉助胰島素集採,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場份額,以及加速三代胰島素替換二代胰島素的進程。事實上,甘李藥業在業績預告也指出,集採中選結果落地執行後,國內胰島素製劑產品銷售結構發生變化,多款三代胰島素產品迅速放量;通化東寶也表示,公司胰島素各系列產品銷量均實現強勁增長。

不過,比起補價差的短期影響,價格缺口帶來的長期影響纔是胰島素企業們要面對的真正的挑戰。通化東寶董祕辦相關人士就對時代財經坦言,目前,集採帶來的銷量增量無法完全抵消降價所帶來的影響。

“難兄難弟”入局GLP-1藥物

從發展歷程來看,甘李藥業和通化東寶的命運似乎總是交織在一起。

1998年,通化東寶創始人李一奎,聯手北京大學生物系的老同學甘忠如創辦了甘李藥業,這也是“甘李”二字的由來。甘李藥業先後研製出中國第一支生物合成人胰島素注射液、中國第一支超速效人胰島素類似物,以及中國第一支長效人胰島素類似物。

後來雙方分道揚鑣,甘李藥業和通化東寶也成了國產胰島素的兩大龍頭。

從昔日的創業夥伴到競爭對手,再到如今雙雙陷入業績困境的“難兄難弟”,面對業績難題,甘李藥業和通化東寶再次交出了相似的“答卷”。

GLP-1受體激動劑是當下糖尿病治療藥物的“大熱門”。GLP-1即胰高血糖素樣肽-1,是一種由人胰高血糖素基因編碼,並由腸道L細胞分泌的肽類激素,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並抑制食慾,延緩胃內容物排空等。

在胰島素銷售收入下降時,諾和諾德便是憑藉其GLP-1受體激動劑藥物利拉魯肽和司美格魯肽穩住了業績。2022年,諾和諾德GLP-1業務全年收入833.71億丹麥克朗(摺合人民幣約816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司美格魯肽銷售額爲597.5億丹麥克朗(摺合人民幣約585億元),同比增長77%。司美格魯肽的迅猛增長爲諾和諾德抵消了胰島素銷售下滑的影響,2022年諾和諾德在華總收入同比微增1%。

GLP-1藥物的“神話”與其減肥相關適應症密不可分。利拉魯肽和司美格魯肽分別於2014年和2021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肥胖或超重適應症,GLP-1藥物也因此被追捧爲新一代的減肥“神藥”。財通證券研報顯示,預計在2025年國內減肥藥的合規市場有望超過120億元。

甘李藥業已經對GLP-1肥胖適應症進行了提前佈局。2022年7月,甘李藥業公告表示,其研發的GLP-1藥物GZR18用於2型糖尿病、肥胖及超重體重管理的Ib/IIa期臨牀試驗已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通化東寶也同樣注意到了GLP-1藥物的市場前景。2022年6月,通化東寶的利拉魯肽注射液上市申請獲得受理。興業證券研報預測,其將在2023年年內獲得批准。另一款與GLP-1相關的藥物THDBH121的臨牀試驗申請也已經獲得受理,這是一款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擬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

在完善糖尿病治療藥物研發佈局的同時,通化東寶還在尋求外延式拓展,通過對糖尿病以外的疾病領域的研究,試圖獲得新的業績增長點。

上述通化東寶董祕辦相關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接下來,我們會進一步開拓集採外的市場和產品。除了像已經上市的門冬胰島素50注射液和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還有口服類降糖藥以外,我們還在研發治療痛風的藥物,通過對新產品的開拓和銷售,來彌補集採帶來的影響。”

2月7日,通化東寶公告稱,在研項目URAT1抑制劑THDBH130片的II期臨牀試驗已經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截至目前,該項目研發投入超過4000萬元。另一款痛風治療藥物THDBH151也於2022年12月獲得藥物臨牀試驗批准,該項目累計研發投入約2800萬元。

據《中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中國高尿酸血癥的總體患病率爲13.3%,痛風發病率爲1%~3%,並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成爲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類疾病。

甘李藥業方面則回覆時代財經稱,面向新一年的發展,公司將更加註重市場開發推廣工作,加大產品銷售規模,加快佔領國內市場份額,取得競爭格局下的主動權。“公司會持續保持高投入的研發戰略,同時將持續積極推動海外商業化進程落地,以強化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並優化公司整體業務格局。”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