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斯人已逝,然遺風餘澤。

2月9日,原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現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副理事長、白酒專家組原組長、江蘇洋河酒廠原廠長、中國白酒泰斗梁邦昌因病逝世,享年87歲。

在我國白酒發展史中,梁邦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長達65年的白酒行業從業經歷,令他幾乎與“白酒”二字融爲一體。

1958年,梁邦昌在洋河酒廠任職,歷任技術員、科長、副廠長、廠長兼黨委書記。梁邦昌回憶,在洋河的這段經歷,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時期。三十多年間,他爲洋河貢獻了兩個具有“里程碑式”的技術突破,見證了洋河酒廠和白酒行業一個時代的輝煌。

“創新不只是爲了改變,而是爲了更好。”梁邦昌曾說。大師逝去,遺風餘澤。如今,洋河新帥張聯東傳承創新精神,成功帶領洋河股份(002304.SZ)“二次創業”,重歸行業前三。

披荊斬棘

滴水石穿,繩鋸木斷。能在行業裏發光發熱的人都有一個共性,那便是堅持與熱愛,梁邦昌更是將一生都奉獻給了白酒,終鑄造一代白酒泰斗。

1937年,梁邦昌出生於廣東省順德縣,1958年從廣州輕工業學校釀造專業後北上蘇州,進入洋河酒廠擔任車間技術員。也正是從這時起,他開始與白酒結緣。

那一年,洋河還是一個只有兩三百人的小廠,梁邦昌也只是一個年僅21歲的小夥子。在工作中,梁邦昌對洋河的感情愈發深厚,1963年,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洋河作爲江蘇省白酒的頭號品牌,卻在中國八大名酒評選中名落孫山。時任技術員的梁邦昌失落不已,但很快便重振旗鼓。他向領導、也向自己立下軍令狀:“非要把洋河酒變成瓊漿,我才走。”

1963年,洋河還是清香型的酒,可惜的是,那時濃香型白酒更爲喫香。因此,梁邦昌反思,要將它改變,有三個方面的問題,即技術、工藝設備和品質創新的問題。

他意識到,必須做出洋河自己的特點,打出自己的品牌!於是,他大手一揮,將洋河原有的上千個地缸和水泥窖全部敲掉,改成自己研發的人工窖池。在很多人眼中,這是一種倒退,並且無法使用四川的菌種。梁邦昌並不服輸,獨自展開了對窖池的分析研究,並培育出了自己的菌種和發酵工藝。

這項人工老窖新技術,使洋河酒廠只需用一年多時間,就能生產出優質好酒,爲全國首創。洋河也終於在1979年的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一舉躋身“全國八大名酒”之列。

梁邦昌繼續對洋河酒的改進與創新,終於做出了“甜、綿、軟、淨、香”的洋河大麴。此後,洋河酒蟬聯“中國名酒”三連冠,火遍大江南北。

在將洋河酒“盤活”後,梁邦昌因工作調動離開了洋河,不過,他從未離開他的白酒事業。直到耄耋之年,梁邦昌每年仍有一半以上時間是在出差狀態,基本都是在酒廠和各種行業相關的會議論壇中穿梭,爲行業提出自己的意見與見解。“尊重企業、尊重同行,做力所能及的事。”他曾說。

繼往開來

堅持與創新,是貫穿梁邦昌一生的主旋律,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未曾有絲毫改變。

2020年,83歲高齡的梁邦昌仍時刻關注着白酒行業,並好學深思,更樂意授業解惑,他在公衆號“雲酒頭條”發表了一篇萬字長文《從茅臺啓示錄,看白酒業“五化”與“兩策”》,從多個維度總結了茅臺長久發展對白酒行業帶來的啓示,在業內掀起了討論熱潮。

在這篇文章中,梁邦昌提到,我國白酒品牌目前居前三的是茅臺、五糧液、洋河,他們的成功與發展,都印證了內生力、外助力,屬性擴展的玄妙作用。其中,洋河是典型的內生性動力與外力協同,以高速增長而居第三,其內力包括重味輕香的總體風格、創新性的夢文化演繹、綿柔型的創立,而外力則是出色和強大的營銷。

事實上,洋河雖在上世紀濃香型白酒當道時,一度風光無限,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隨着醬香型白酒的流行,以濃香型白酒聞名的洋河陷入疲乏期。

從洋河酒上市主體洋河股份來看,2019年至2021年,洋河股份營收分別達231.26億元、211.01億元和253.5億元,同比分別變動-4.28%、-8.76%和20.14%;淨利潤分別爲73.83億元、74.82億元和75.08億元,同比分別變動-9.02%、1.35%和0.34%,增速幾乎陷入了停滯。

2021年初,洋河股份迎來新掌門,張聯東出任董事長。與老廠長梁邦昌相同,張聯東也意識到,改革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詞,於是,他帶領洋河重構戰略、調整組織架構、產品升級換代、探索營銷數字化、打造增長新曲線……

新帥張聯東的革新,很快迎來了成效:2022年一季度,20家上市白酒企業中,洋河股份以130.3億元的銷售額、49.85億元的淨利潤重回行業前三。

2022年前三季度,洋河股份繼續保持行業前三,實現營收264.8億元、淨利潤90.72億元,增速分別爲20.69%、25.78%。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梁邦昌雖已駕鶴仙去,他留下的創新精神卻始終貫穿洋河、乃至整個中國白酒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