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紫牛新聞

2023年,考公熱潮仍然持續。國家教育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人數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158萬人,比上一年淨增82萬人。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考報名人數超過250萬人,同比增長23.76%;而國考招生共3.71萬人,意味着每60個人中只有1人能成功“上岸”。國考面試近在眼前,小寧等“考公人”的迫切需求,拉動了公考培訓市場的發展。

考公培訓機構知多少?

公考熱潮正成爲一大社會現象,公考培訓機構亦有增長趨勢。天眼查大數據顯示,我國“公考”相關企業數量近千家,其中北京、廣東、江蘇、山東、黑龍江集中了全國數量最多的公考培訓機構。高禾投資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綜合估算報考人數、參培率與客單價後,公考培訓市場規模約爲331億元。

江蘇某教育機構高管葉澄透露,不少高校爲了提升就業率,也在加大與公考輔導機構的合作,2022年他所在的機構在省內舉辦了150多場公考講座、20多個高校培訓班,不少直接就在學校裏面開班授課,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情況。

“考公人”的熱情促使不少培訓機構主動擁抱資本市場。2023年1月9日,粉筆教育正式於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爲每股9.9港元,共募集資金約1.2億港元。成爲繼中公教育之後,又一家成功上市的“公考巨頭”。

儘管如此,考公培訓機構的日子並不好過。通過天眼查對坊間流傳的一份“考公十大培訓機構名單”進行數據統計後,可以清晰看到,截至目前實繳資本達到千萬人民幣量級的不足5家,成功走到上市的更是屈指可數。

“考公”市場蛋糕是否能拿穩?

對於非學歷職業教育培訓行業來說,口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度被稱爲“公考一哥”的中公教育,去年底就陷入了失信於消費者的爭議。

“我去年報名參加了河南開封的中公協議班,學費兩萬多元,後來未能通過公考面試,中公卻一直不給我退費。”在蘇州工作的河南姑娘劉某表示,“前段時間中公問我接不接受分期付款,拒絕之後便再無消息。”她已經委託律師對中公進行起訴,但目前尚無進展,相關合同規定要前往北京仲裁,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她維權的成本。

據瞭解,自2021年開始,中公教育退費難問題便開始發酵,去年年底呈現爆發態勢,時至今日也未能解決。截至今年2月,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中公教育的相關投訴量高達9萬餘條。天眼查App顯示,中公教育存在自身風險900餘條,透過“司法解析”功能可見其涉案8.8%的身份爲被告,17.6%的案件屬地爲安徽省,近5年裏2022年案件佔比最大,高達77.1%。

根據天眼查大數據,5.02%的考公相關企業存在經營異常的情況,5.54%的企業受到了行政處罰。面臨法律訴訟的企業數量佔比達12.03%。據媒體報道,此前導氮教育、格燃教育都曾陷入退費風波。

行業亂象使得公考消費市場趨於理性,對公務員這份職業的思考也在迴歸理性。“考公培訓班雖說承諾,考不上退學費,但是實際上學費動不動1萬多,如果培訓班跑路了相當於血本無歸。所以最好提前瞭解下這家機構靠不靠譜,跟前輩打聽或者是在天眼查上看一看機構信息,心裏就踏實多了”,正在準備省考的小王說。考公培訓賽道吸引衆多玩家湧入,大浪淘沙,無論是行業內的佼佼者還是後起之秀,都面臨商業模式與市場的雙重考驗。考公一族要擦亮雙眼,選對培訓機構,在公平競賽中拔得頭籌。

校對 李海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