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特約評論員 盤和林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規劃》再次引爆社會各界對數字中國建設的關注,筆者認爲,在《規劃》的推動下,數字中國建設將進入新的發展快車道。

三個亮點最值得關注

《規劃》是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方向性、綱領性文件。在《規劃》引領下,未來還將出臺更加細化的數字中國建設方案,指引數字中國有序健康發展。相較於過去的數字中國相關文件,《規劃》在內容上有很大的提升,也有很多亮點。就個人角度看,最值得關注的亮點有以下三點:

其一、《規劃》明確了數字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目標。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明確的階段性目標爲數字中國建設指明瞭方向,也讓《規劃》實現更具可行性。

其二、《規劃》高屋建瓴地提出了“2522”整體框架,以此來推進數字中國建設落地。具體看,“2522”整體框架的內容是: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2522”整體框架通俗易懂,更容易被基層所接受,此舉讓《規劃》更具備可執行性,有助於《規劃》在基層全面鋪開。

其三、《規劃》從基層實際出發,將數字中國和地方績效掛鉤,以合理的激勵機制推動數字中國建設全面落實。《規劃》提出“健全體制機制”“將數字中國建設工作情況作爲對有關黨政領導幹部考覈評價的參考。”此舉將驅動各地政府積極投身到數字中國建設當中,對數字中國目標的落實有很強的推動作用。

綜上,《規劃》未來還將進一步細化和量化,但從《規劃》本身看,《規劃》注重和數字中國建設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注重政策激勵,尊重社會客觀規律,《規劃》在推動數字中國落地方面進行了很多細緻的佈局,以優化數字中國建設執行環境着手,推動《規劃》落地,推動實現數字中國。在《規劃》的引領下,數字中國建設必將駛入快車道。

發展數字經濟大勢所趨

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數實融合是我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手段。爲什麼要全力推進數實融合和數字中國建設呢?

首先,是因爲數字技術是當前實體企業轉型升級最爲快捷的方式。當前我國實體企業轉型升級有一定的迫切性,所以急需一種快捷的方式來實現轉型升級,而相比於科技研發,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融合見效往往更快。通過數字技術和企業銷售、管理、供應鏈融合的方式,能夠立竿見影地幫助實體企業實現提質增效降本。通過AI、雲計算、顯示等數字技術融入到產品服務的方式,能夠幫助實體企業締造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爲經濟、爲企業發展增加新動能。

其次,是因爲數字技術是當前中國的優勢產業。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四成,位居全球第二,且數字產業發展迅速,中國在數字通信領域的申請專利和研發投入已經居全球首位,在AI、雲計算、大數據、IDC、信創等領域,我國企業都處在全球領先位置。中國數字產業發展迅速,中國企業在數字技術上有深厚的積累,這些都是數實融合、數字中國建設的有利支撐。

再者,是因爲數字技術是信息時代社會發展的必然。AlphaGo、智能物聯網、自動駕駛、元宇宙、web3.0、ChatGPT等是最近幾年科技領域的熱點詞彙,這些詞彙有個共性,他們都和數字技術相關。信息時代,數字產業繁榮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數字中國建設是順應科技潮流之舉,助力中國企業跟上信息時代。

最後,是因爲數字技術需要發展的環境。環境分爲軟件環境和硬件環境。軟件環境是數字經濟規範化的體制機制建設,沒有軟件環境,數字企業的發展就無從談起。硬件環境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通信、算力、數據市場等,由於基礎設施存在公共屬性,所以必然需要着手完善基建配套。

綜上,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是全球科技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是風口,是機遇。中國只有抓住機遇,才能在未來全球競爭發展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