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2023年2月期貨市場成交明顯回暖。中期協2月28日晚間公佈的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2月全國期貨市場(含期權市場)成交量約5.41億手,成交額約40.9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69%和16.88%,環比分別增長35.89%和36.36%。1—2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爲9.39億手,累計成交額爲70.9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91%和下降0.97%。

從各期貨交易所成交情況來看,2月上期所成交量約1.52億手,成交額約10.9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81%和15.70%,環比分別增長35.14%和26.13%;上期所子公司上期能源成交量約0.091億手,成交額約2.2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40%和下降2.69%,環比分別增長37.64%和46.72%;鄭商所成交量約2.17億手,成交額約8.28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02%和35.42%,環比分別增長43.61%和40.74%;大商所成交量約1.49億手,成交額約7.51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2.21%和21.42%,環比分別增長26.15%和25.83%;中金所成交量約0.14億手,成交額11.9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03%和55.97%,環比分別增長39.83%和49.92%;廣期所成交量約101萬手,成交額0.09萬億元,環比分別增長72.17%和77.23%。

2月市場持倉量也錄得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全國期貨市場持倉量約3917萬手,較上月末增長8.22%。其中,上期所月末持倉量約931萬手,環比增長7.66%;上期能源月末持倉量約39萬手,環比增長24.17% ;鄭商所月末持倉量約1486萬手,環比增長11.41%;大商所月末持倉量約1321萬手,環比增長6.53%;中金所月末持倉量約132萬手,環比下降1.90%;廣期所月末持倉量約8萬手,環比下降47.23%。

總的來看,申萬期貨研究所所長助理汪洋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受經濟復甦和假期結束影響,國內期貨市場2月成交量和成交額較今年1月和去年同期都有明顯提升,市場交投較爲活躍。

廣州金控期貨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程小勇認爲,2月成交規模實現增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一是春節錯位因素,去年2月是春節月份,而今年1月是春節月份,今年2月的期貨交易日要比去年同期多;二是國內經濟復甦預期助推了國內期貨市場回暖,在中央不斷出臺積極的扶持政策和疫情管控放開後,實體企業走出了低谷,參與期貨市場套期保值交易積極性增加;三是市場流動性充裕,居民預期變得樂觀,散戶參與期貨交易量也大增;四是股市波動劇烈,在部分公募和私募在年初大舉增持A股的情況下,參與股指期貨和國債期貨進行風險對沖的交易量上升。

程小勇進一步表示,今年期貨市場面臨的發展環境也會較去年出現明顯的改善。具體來看,首先是實體經濟大概率會走出低谷,受疫情衝擊出現資產負債表收縮的情況大概率不會出現,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套保等風險管理活動也會增多;其次是隨着期貨和衍生品法的實施,期貨公司參與各類投資的地位逐漸與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靠齊;再次是隨着國企參與期貨套期保值的各類限制逐漸鬆綁,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金融期貨逐漸增多,期貨市場來自金融機構的增量資金將非常可觀;最後是期貨風險管理業務需求會在實體經濟復甦的情況下再次出現蓬勃發展,風險管理公司需要積極參與場內期貨和期權對沖場外產品的風險。

“因此,預計2023年國內期貨市場將迎來良好發展時機,期貨公司差異化發展將更加明顯,多元化的業務模式將不斷推出。”程小勇認爲,在此情況下,年內期貨市場成交大概率繼續回暖,但也需要警惕海外衰退風險和地緣危機演變所帶來的衝擊和風險。

在市場成交回暖之際,汪洋還對記者表示,2月商品走勢整體表現偏弱,LPG、鎳、錫等品種跌幅靠前。相關數據顯示,文華商品指數月線收跌。

“分板塊來看,2月有色板塊跌幅較大,走勢落後於其他板塊。究其原因,海外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美聯儲加息預期仍存,俄烏衝突延續仍存擾動。此外,終端方面,汽車產銷、電力投資增速等指標可能低於去年,致使有色板塊整體承壓。而黑色板塊漲幅領先於其他板塊,主因近期國內地產二手房銷售以及終端復工復甦的節奏均有所加快,螺紋周度表需水平也超過去年同期,在靜態的供給水平無法滿足旺季需求的情況下,鐵水復產對爐料價格的拉動也進一步夯實了黑色板塊的成本支撐,從而促使黑色板塊走強。”汪洋表示,後市建議投資者關注生豬、鐵礦石、焦煤等近期波動較大品種的交易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