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昭東】德國南部名城慕尼黑有一個習俗,每年狂歡節過後的大齋首日,該市市民都會聚集在瑪利亞廣場的魚泉許願池中洗錢包。這個活動因爲疫情停辦了3年,今年隆重舉行。市民們在市長帶領下,在池裏清洗他們的錢包,希望帶來經濟上的好運。

活動當天,慕尼黑人圍在魚泉許願池邊,每個人手中拿着一個錢包。除了市長外,市政府的財務主管、大企業高管、手拿“城市大鑰匙”的狂歡節王子和公主等代表,以及數百名市民也參加了習俗的“首演式”(如圖)。

與往年一樣,活動先由市長髮表講話。《南德意志報》稱,市長說,這個活動“科學上還沒有證明它有效,但也沒有證明它有害。”他又談起,慕尼黑正計劃進行重大投資,包括建造福利住房、學校,以及改善公共交通等。這就是慕尼黑需要“大錢包”的原因。最後,他請大家打開錢包,放入水中,並祝願城市和市民的錢包能再次變得更飽滿。

在樂隊的音樂聲中,政府代表先一起象徵性地清洗了慕尼黑市政府的錢袋子。之後,市民爭先恐後地清洗起自己的錢包來。魚泉許願池邊還有一輛裝有七大桶啤酒的馬車,市民們可以免費暢飲。

洗錢包並不是慕尼黑的獨有傳統,德國西南部的弗萊堡、沃爾法赫,以及北部的漢諾威等城市也都會在大齋首日舉行各具特色的活動。

在弗萊堡,人們在市政廳廣場或在老城的小溪渠裏洗錢包。洗完錢包後,當地組織會邀請參與者喝一杯苦澀的飲料。而在有些地方,人們享用的是傳統的蝸牛或魚餐等美食。組織者希望以此告訴市民,狂歡節已經結束,歡樂時光將留在記憶中,現在必須迴歸日常生活。

洗錢包在西南小城沃爾法赫被看作是狂歡節的一部分。當地的洗錢包習俗還被記錄在文學作品中,出現在影視劇中。這裏的洗錢包特別重視儀式感。首先,20名穿着黑白制服、戴着高帽的洗衣工拿着錢包,穿過小城主要街道,到達稅務局前。他們在那裏爲空空如也的錢包默默地哀悼,然後在音樂聲中繼續穿越城市到噴泉邊。最後,他們開始清洗和刷洗他們的錢包,將它們掛在繩子上晾乾,併爲狂歡節期間浪費金錢“懺悔”。

這一習俗最早被書籍提及是在15世紀。開始時,一些人在狂歡節慶祝活動後向噴泉投硬幣。後來,一些人率先拿着錢包到許願池中清洗,他們還告訴老闆,自己的錢包在狂歡節後已經空了,希望老闆能增加工資。想不到,他們的舉動引發共鳴,人們紛紛到許願池裏洗錢包。

一位德國朋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洗錢包這一習俗象徵性多於實質性,它給人們帶來愉悅和希望。許多城市的市長和財政部門負責人也一直是洗錢包活動的主力軍,希望給城市經濟帶來好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