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爾茨稱:“我相信,我們稍後會看到這些科技企業退出公開市場。”

Dealogic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那些高增長但始終錄得虧損的科技企業主導了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在此期間,150家科技企業通過上市融資的規模都在至少1億美元。

在2022年“燒”了超過120億美元現金後,數十家此前在美國上市但未能盈利的科技企業眼下面臨現金短缺的窘境。擺在這些企業面前的選擇是:要麼以高成本再度融資,要麼大幅削減成本,要麼被私募股權基金收購。

去年的市場動盪中,科技圈就開始廣泛談論美股上市科技企業的盈利和現金產生能力,但科技企業最近的季報顯示,大部分上市科技企業在這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迄今爲止,在91家近期上市且已公佈財報的科技企業中,只有17家盈利,約一半在運營層面錄得虧損,這意味着如果他們稍後要實現“節流”,僅僅通過簡單地削減投資是無法達成的。同時,自上市以來,這些科技企業的股價平均下跌了35%,這意味着這些企業稍後如若要通過增發股票繼續融資,融資成本會更高,還會稀釋現有投資者的股份。

Cleary Gottlieb律師事務所的資本市場合夥人弗萊舍(Adam Fleisher)稱:“(這些企業)此前從極高的估值中受益,但除非他們能從近期的逆勢中復甦,不然他們的股價還會繼續大幅下跌,這可能會讓他們陷入困境。他們必須從一堆比較差的選擇中選擇出那個相對不那麼差的選擇,直到情況好轉。”

在分析師看來,這些陷入窘境的科技企業眼下可能面臨三個選擇。

這些科技企業估值下降的部分原因是因爲美聯儲去年持續激進加息,令利率大幅上升,降低了這些企業向投資者承諾的未來收益的相對價值。股價、估值下跌同樣也反映了投資者對這些企業近期前景的擔憂,而這可能又會反過來進一步增加這些企業實現盈利的挑戰。弗萊舍預測:“如果這些企業非常絕望,其中一些可能會廉價出售股票。”不過,他稱,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強勁的賤賣活動出現”。

投行Baird的技術策略師莫特森(Ted Mortonson)稱:“進入2023年,企業訂單的渠道很好,但問題是如何獲得新訂單來補充訂單, 這是企業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 ……而且上半年這一問題會變得更加嚴峻。”

無法“開源”,一些企業不得不“節流”。據數據追蹤網站Layoffs.fai的數據,自上市以來,至少有38個科技企業已宣佈裁員,稍後可能還會有更多裁員的情況發生。如果這些科技企業按照去年的速度“燒錢”,上述91家企業中,會有近三分之一在今年年底前耗盡此前IPO募得的現金。

這些科技企業面臨的壓力也導致分析師預計相關收購行爲將會加速。審計公司Grant Thornton專注科技企業研究的合夥人舒爾茨(Andrea Schulz)稱:“我相信,我們稍後會看到這些科技企業退出公開市場,不過其中很多公司在重新回到傳統的私人企業前,還會在公開市場繼續煎熬一段時間,試圖以時間換空間。”

莫特森稱,私募股權和成長型資本公司托馬·布拉沃(ThomaBravo)最近的一筆交易可能成爲其他私募股權公司效仿的藍本。托馬·布拉沃去年同意收購網絡安全公司ForgeLock,該公司在被收購時,僅上市了12個月。此外,托馬·布拉沃去年還收購了身份管理公司Ping Identity和網絡安全公司SailPoint Technologies,兩着分別於2019年和2017年上市。“(私募股權公司)知道很多這些小型科技企業涉及的業務要盈利都需要規模效應,所以他們正在收購這些小企業搭建平臺。眼下,他們能夠以很低的價格收購,然後在幾年後的某一天,將這些收購企業合併重組再上市。”莫特森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