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直播電商浪潮的興盛,相關平臺時常推出農村主播作爲代表案例,介紹直播電商平臺對農業經濟的拉動作用,但多數的農村帶貨主播能夠實現“財務自由”嗎?

3月9日,在“縣鄉數字經濟視角下的就業與新職業”交流活動現場,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曾昕的調研結果顯示,有很多鄉村女性的(直播電商)創業是不被認可的,大部分農村直播是賺不到錢的,不買流量的漲粉非常困難,可能辛勞一個月,最後也就賺到幾百塊,反而還會因此遭到家人的反對與質疑。

但他們仍在堅持,因爲“創業”對很多鄉村女性來說,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一位鄉村婦女對曾昕表示,“我三十多歲了,每天照顧老公孩子,但沒有人跟她說謝謝。然而在網上,很多人會跟她說‘小姐姐你好好看’。”

曾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縣鄉通過數字化“創業”確實結果不確定,大家的抉擇因素也不同,大部分會根據最終效果進行篩選,比如有一定收入基礎的家庭,會繼續利用閒暇時間進行直播帶貨;如果家庭協商結果並不樂觀的,可能會退回家庭。但除了財務收入之外,她們會獲得更多情感層面的收穫,比如通過成立各種QQ羣,進行業務、家庭、日常生活的交流等。

曾昕發現,主播的職業迅速流行之時,對外曝光更多的d是所謂的頭部、頂流和明星式大主播,但她在田野調查中發現,電商主播這一職業帶來的社會影響遠非在此止步。電商直播在鄉村的迅速“下沉”,帶給廣大農村、鄉鎮個人深遠的影響。“做主播”可能不再僅僅是一份工作的選擇,而是一場個人對於自我認知、對於生活想象的再塑造。

縣鄉經濟是近期政府政策重點強調的方向與領域,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提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在中央政策的引導下,地方日益發覺電商產業大有可爲,能夠成爲地方創收的重要途徑,因此加緊完善基礎設施,出臺優惠政策,以此吸引電商從業者。基地建設、物流整合、招商引資、租金減免、學費補貼、會展籌備是地方政府“築巢引鳳”的重要策略。

在微信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斌在走訪重慶一個比較偏遠的城口縣鄉村時,發現這個村距離縣城有一個小時車程,途中都是蜿蜒山路,大多數路段都沒有劃分車道。就在這樣一個村裏,村民也通過小程序搭建了一套數字鄉村信息系統,裏面基本包含了各種治理和服務的工具。每戶的家庭檔案、房屋檔案和產業信息也都可查,村幹走訪日誌也可以記錄在上面。羣衆需要生活繳費、代開證明、申請就業培訓、包括超市的積分兌換服務一應俱全。

通過走訪縣鄉數字化落地,張斌發現,在推動鄉村和縣城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人,不是外來人口,而是當地人;政策上應多鼓勵返鄉創業,比如有的大學生在大城市工作沒幾年不想捲了,或者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一眼看到頭了,也會選擇返鄉創業。張斌認爲,這些人在大城市見過世面,受過商業化和數字化洗禮,一旦回到基層,他們的思路往往比當地人要開闊,對工具的使用更加嫺熟,也懂得利用外部資源。

當然,縣鄉數字化過程也存在了包括曾昕所提收入不穩定等問題與風險,張斌舉例稱,部分農產品在打開線上銷路方面的一些問題,農產品因爲它的生產方式和產業規模,很多並沒有實現品牌化,消費者相應也便比較謹慎。“即使產品的證照齊全,一個地方性的特色產品如何才能獲得全國市場的青睞,也是挺困難的,”張斌稱。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