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期貨日報

隨着世界各國“碳達峯、碳中和”等減排目標提出,各個行業都開始進入“減碳”進程。鋼鐵行業是繼電力之後的第二大高碳排放產業,降碳減排壓力大。2022年2月7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佈的《關於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2025年前,鋼鐵行業實現碳排放達峯;到2030年,鋼鐵行業碳排放量較峯值降低30%,減碳成爲懸在鋼鐵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雙碳”政策的趨勢是什麼、如何有效應對國家的減碳政策等成爲煤焦鋼產業企業關注的焦點。

鋼鐵行業重新煥發活力

環保與綠色轉型是中央一直在落實的大方向政策。“十三五”時期,鋼鐵行業開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四五”時期,在“雙碳”政策影響下,鋼鐵行業的重心轉爲產能產量“雙控”。同時,鋼鐵也將從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對煤焦鋼產業企業而言,近幾年比較大的動作便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煤焦鋼產業鏈分別在2016—2019年淘汰了一大批落後產能。2017—2021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其間鋼鐵焦化企業均往超低排放轉型改造,並施行了“以鋼定焦”“上大關小”等政策。2021年開啓粗鋼壓減政策並延續至今。

從目前鋼鐵產業來看,通過哪些方式落實綠色轉型?

“優化產業佈局。各省都在淘汰落後產能,並執行產能減量置換,新建的鋼鐵企業基本按照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建設,同時開展鋼鐵域外搬遷工作,遠離城市與主要供水區域,設立產業園區,依照當地大氣環境容量,設定容納標準。”新湖期貨研究所副所長李明玉說。

從近兩年鋼鐵行業的動向來看,改善工藝流程,優化爐料結構也是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環節。從不同鋼鐵生產工藝來看,含有燒結的長流程生產工藝排放量最大,含有球團的長流程生產工藝次之,在球團礦生產過程中,污染物排放量比燒結礦低50%以上。採用廢鋼的短流程工藝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高爐的噸鋼碳排放量在2.0噸左右,電弧爐的噸鋼碳排放量在0.8噸左右。行業正在加大高爐對球團礦的使用比例,減少燒結礦的使用,但是邊際貢獻量比較有限。我國現在電爐短流程鍊鋼比例不到10%,發達國家比例約50%,世界平均水平在30%左右,差距較大。因此,提高電爐短流程鍊鋼產量比例,是解決長流程鍊鋼高耗能、高排放的關鍵,也是目前重點推進的方向。

“優化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也是綠色轉型的重要途徑。”江蘇富實數據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南鋼金貿鋼寶首席期現分析師蔡擁政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一方面,提高綠電使用比例,降低煤炭使用比例,積極研發加氫冶煉技術,因爲氫能是消除傳統鍊鋼鍊鐵工藝碳排放的有效途徑。另一方面,運輸、裝卸、儲存、轉移、輸送過程中時常發生顆粒物無組織排放問題,灑水可以降低揚塵,而煤棚成爲重要標配,集裝箱運輸比例也隨之上升。隨着清潔運輸比例提高,各省均在加快中長途運輸的“公轉鐵”“公轉水”,而中短途運輸採用管廊或新能源車輛。此外,廠內加大實施皮帶、軌道、輥道運輸系統建設,減少汽運短倒。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方大集團萍安鋼鐵有限公司鍊鐵工程師溫菲在今年兩會期間建議,在“雙碳”目標引領下,中國鋼鐵行業正在加速綠色低碳轉型,這一時期非常關鍵,需要進一步加大低碳技術的研發與推廣力度,讓更多節能降碳的好技術、好經驗深入推廣到更多行業企業,才能提升鋼鐵行業的整體低碳發展效率。

事實也證明,我國自2015年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鋼鐵行業積極推進去產能進程。經過2016—2018年的鋼鐵“去產能”以及“地條鋼”的全面出清,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和供需失衡現象得到有效緩解,鋼鐵行業重新煥發活力。

低碳升級改造面臨壓力

“如今,世界鋼鐵已經進入‘中國時代’,中國鋼鐵應當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在引領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實現更大作爲。”全國人大代表、河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副董事長王蘭玉說,不論是立足當下,還是着眼未來,鋼鐵行業需要在能源結構、工藝結構和材料技術方面下功夫,應對世界發展變革。

期貨日報記者注意到,河鋼集團是中國第一大家電用鋼、第二大汽車用鋼供應商,也是中國低碳制鋼技術先進企業,併入選中國工業碳達峯“領跑者”企業。爲此,今年全國兩會,王蘭玉帶來了有關鋼鐵行業加快綠色發展的相關建議。

事實上,在煤焦鋼產業鏈中鋼鐵產量較大,目前國內鋼鐵行業的碳排放總量依然佔到全球鋼鐵行業碳排放總量的60%以上,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然而,鋼鐵企業分佈相對集中,給很多地區的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帶來了巨大壓力。黑色產業鏈的綠色轉型,不論是完成“雙碳”目標,還是改善國內乃至全球生態環境,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李明玉告訴記者,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前,鋼鐵產業發展的痛點主要是低經濟效益,自然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推動環保。然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後,鋼鐵產業的利潤大幅改善。所以,近幾年高污染成了行業主要的改善目標,在“藍天保衛戰”期間,鋼鐵產業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接下來要處理的就是噸鋼生產能耗問題。

鋼鐵行業推進綠色低碳升級改造還存在哪些問題?

國內某鋼企人士直言,一是資金問題。鋼鐵企業推進綠色低碳升級改造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問題,因爲改造投資巨大,絕大部分企業的全過程改造資金投入將達到數十億元,完成改造後,運行成本也將顯著增加。從短期來看,鋼鐵企業進行綠色低碳升級改造,低碳工藝革新會增加投入,從而增加運行成本。二是技術問題。在綠色低碳升級改造中,還存在比較多的技術難題,比如,高爐煤氣精脫硫、煙氣脫硫脫硝副產物的資源化利用等技術仍需要創新突破。三是理解問題。鋼鐵企業面臨的問題還在於對綠色低碳升級改造要求的具體理解和把握,這方面應該在充分總結現有企業綠色低碳升級改造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改造技術要求,爲企業綠色低碳升級改造提供更強的指導性。

王蘭玉建議,推動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還要推進材料技術創新。據測算,使用高強度、高性能的鋼材,使汽車重量每減輕10%,可實現節油約8%,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此外,鋼鐵材料還具有高循環利用優勢,應該着力研發和推廣應用高附加值、高性能鋼鐵產品,並從鋼鐵產品生產、使用、廢棄到循環利用全生命週期的角度降低碳排放強度。

事實上,推進鋼鐵行業深入開展極致能效工程,有利於深挖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潛力,有利於推動行業提高整體能效水平,對鋼鐵行業早日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全產業鏈循環經濟

實現綠色低碳與綠色效益雙促進,對鋼鐵企業來說,目前有怎樣的行動和佈局?

期貨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鋼鐵企業中,中國寶武立志成爲鋼鐵業實現碳中和的先行者和引領者,致力於綠色製造和製造綠色,使鋼鐵的全生命週期均可爲構建碳中和社會作出貢獻,重塑鋼鐵行業在人類可持續發展歷史中的關鍵地位的決心和行動。

綠色低碳的生產、發展模式和理念,在湖南鋼鐵集團漣源鋼鐵有限公司(下稱漣鋼)已經蔚然成風。漣鋼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嚴立新表示:“綠色環保是鋼鐵企業的生命線,實現超低排放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漣鋼堅定落實國家碳達峯、碳中和要求,到2035年,推動企業全面達到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目標。”

不少鋼廠和煤焦企業成爲國內鋼鐵企業低碳轉型之典範。

“焦煤化工產業的綠色發展,離不開發展循環經濟,而集羣發展是打造全產業鏈循環經濟的有效手段。”李明玉說,《關於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已明確提出,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併重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中信特鋼、青山控股、敬業集團等專業化企業,在部分細分鋼材品種的市場佔有率甚至超過了50%,未來將成爲整個鋼鐵行業的“穩定劑”和“壓艙石”。今後,大型與細化會是鋼鐵企業發展的一大重點。

記者發現,在結構節能、技術節能、管理節能等方面,整個行業也在不斷突破。以燒結廢氣餘熱回收利用技術、高爐爐頂均壓煤氣回收技術、加熱爐蓄熱式燃燒技術等爲代表的節能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能源管控中心逐步向智慧化邁進,與生產、環保系統互聯互通。超低排放改造仍在持續進行,全行業相關技改投資超過2000億元,每年要增加運行費用500億元以上。

“2018年以來,寶鋼股份系統梳理出包含數百項可適用技術在內的節能低碳技術庫,目前還在不斷更新迭代,部分採用後,僅寶山基地就可能形成30萬噸標煤節能減碳舉措,並據此制定了寶山基地的能效提升三年行動方案。”中信建投期貨黑色首席分析師張少達說。

關於鋼鐵產業佈局的優化,全國人大代表,中南鋼鐵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世平建議,一是推動產業空間佈局優化,探索合作鋼廠運營新模式,推進區域社會存量資源共贏發展新機制和新路徑,促進區域鋼鐵行業在產品質量、安全、環保、降碳等方面全面進步,引領區域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二是發揮鋼鐵產業鏈主優勢,積極推進“廠區變園區、產區變城區”,以鋼鐵產業爲基礎,延伸並集聚綠色低碳的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建設綠色鋼鐵產業鏈,推動從傳統的生產型廠區向現代化園區轉型,探索出一條國企老工業基地集約高效發展和欠發達生態區轉型升級創新引領之路。

目前,國內多家鋼鐵企業已明確“雙碳”時間表和路線圖,爭做碳達峯、碳中和的先行者,低碳轉型已成爲推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從今年兩會代表和委員帶來關於鋼鐵產業鏈的提案和議案來看,不少鋼鐵企業並未因爲當前階段性的效益下滑而動搖鋼鐵企業推進超低排放改造、開展低碳轉型的決心。爲培育未來核心競爭力,鋼鐵企業將推出質量戰略2.0版規劃,爲質量效益型、綠色低碳型發展擘畫藍圖。

圍繞落實國家“雙碳”目標,湖南鋼鐵集團漣源鋼鐵有限公司一方面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經營體系,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和污染物綜合治理,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另一方面,開展產品生態設計和生命週期評價,打造綠色低碳產品,以綠色鋼鐵產品全生命週期研發推進深度減碳。

李明玉告訴記者,綠色低碳發展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對我國來說,加快工業綠色化低碳發展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舉措。2022年以來,工信部制定出臺了工業領域碳達峯實施方案,出臺了鋼鐵行業的碳達峯實施方案,初步建立了促進工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框架體系。

“從黑色產業鏈供應端來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目標有五大路徑:產業綠色佈局、節能及提升能效、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蔡擁政表示。

“在這樣的低碳發展路徑下,資源需求動向會有明顯改變。從原料端來看,廢鋼需求有增無減,煤焦資源需求減量,國產鐵礦石供應跟隨產業佈局增長,海外鐵礦石供應控制力增強。”蔡擁政進一步解釋說,一是“十四五”期間,甚至從更長的時間週期來看,廢鋼社會蓄積量增加和廢鋼政策調整,是緩解鐵礦石對外過度依賴的一個重要資源。二是國產鐵礦石資源供應佈局多元化、近距化,也是逐步縮減內陸鋼廠對海外礦石依賴度,實現自身低碳發展的一個重要路徑。三是基於鐵礦石“基石計劃”的海外礦山投資計劃,也是保障鐵礦石供應的重要一環。

全國政協委員錢鋒也表示,針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尚未協同發展、鋼鐵冶煉工藝與裝備水平亟待提升、數字化技術尚未深度賦能以及政策法規不健全等問題,建議打造鋼鐵行業“礦石採選—生產製造—服役應用—回收利用”產業鏈一體化協同發展新格局,加快低碳鋼鐵冶煉新工藝與新裝備研發,推動數字化技術深度賦能鋼鐵冶煉全流程,制定完善鋼鐵資源高質高效利用相關政策法規,推進我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期貨助推行業綠色轉型

自2015年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我國鋼鐵行業積極推進去產能進程,黑色系現貨價格進入大幅波動期,全年波段漲跌交替進行,爲企業增添了經營難度和不確定因素。

記者梳理發現,2016—2018年,鋼材價格重心上移明顯,但是隨着鋼鐵行業產能置換效果顯著,去產能計劃目標完成難度逐步縮小,鋼材價格振盪頻繁,持續時間也拉長。近年來,黑色系商品價格波幅加劇,爲產業鏈發展帶來了更多變數和風險。

“近兩年,在海外宏觀環境不確定性較多的背景下,隨着原材料價格波幅增加,鋼鐵產業利潤格局嚴峻,這使得煤焦鋼產業企業對降本增效的需求激增,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加強期貨工具管理生產經營風險的學習與運用。”海通期貨黑色研究員邱怡宏說,套期保值、基差貿易、倉單服務等多種業務模式均可在風險管理上貢獻自己的力量。

“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會面對不同特徵的風險敞口,比如,價格風險、庫存風險和資金風險等。”蔡擁政說,利用套期保值和基差分析等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收窄風險敞口,降低價格波動對採購成本提升的壓力,從而降低對企業利潤侵蝕的風險,也可以提前在期貨市場佈局虛擬庫存,階段性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還可以達到提高生產週轉效率等目標。

在推進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戰略目標的大方向下,我國鋼鐵行業正在努力打造鋼鐵工業低碳發展示範,綠色低碳高發展應是在發展中降碳、在降碳中發展,關鍵是要依靠科學發展和科技的進步。

邱怡宏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我國鋼鐵企業正在鋼鐵冶金工藝上進行着重大變革,促使鋼鐵生產逐步擺脫對化石能源的絕對依賴是大方向,產業要從源頭上解決碳排放問題,而再生鋼鐵原料是唯一可以替代鐵礦石的鐵素資源。因此,縮短鍊鋼流程,並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是推動鋼鐵產業轉型升級、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降低鐵礦石對外依賴度的‘壓艙石’。”

“目前,在鋼鐵及原燃料市場中,原材料結構尚不完整,廢鋼是目前唯一一個沒有在期貨市場上市的主要鍊鋼原料品種。”蔡擁政認爲,一方面,廢鋼產業正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廢鋼期貨上市,既可以通過價格助力引導產業升級,也可以促進整個產業向標準化、集約化發展;另一方面,廢鋼產業屬於再生資源產業,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同時廢鋼資源的需求也在逐年遞增,廢鋼市場價格、供需、庫存等波動會越來越劇烈,對鐵礦石價格的影響也將逐步增加。此外,國內不少超大型廢鋼基地的廢鋼毛料及加工品常備庫存較高,都需要專門的套期保值工具進行避險,市場對廢鋼期貨上市的需求更迫切,呼聲也在與日俱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