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李願 北京報道

2022年是理財業務全面淨值化轉型的第一年,這一年理財市場經歷了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幻、市場波動加劇的洗禮。與此同時,理財投資者數量仍在持續增長,《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9671萬人,較年初增長18.96%,其中個人投資者佔比高達99.01%。

3月15日,銀保監會創新部資管業務一處處長李昊在“理財知識進鄉村”投資者教育宣傳活動上表示,隨着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資產總量迅速增長,對金融知識與財富管理的需求也明顯增加,尤其是鄉村居民對理財的需求更加迫切,但縣域和鄉村地區金融知識相對缺乏,防範風險意識不足。“理財行業要加大金融知識普及和投資者教育宣傳工作,開展鄉村振興領域理財探索,結合農業生產生活特點,開發適合廣大農村客戶的貼心理財服務,有效保護農村客戶投資者合法權益,助力理財行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投資者既是理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也是理財市場健康發展的推動者,理財市場的平穩運行離不開廣大投資者的理性參與,因此投資者教育是理財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祕書長張亮在活動上表示。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總裁成家軍表示,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底層資產的價格波動反映到產品淨值走勢上,給習慣“保本保收益”的理財客戶造成了心理壓力,這就要求全行業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幫助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共同營造健康的行業生態。

據瞭解,“理財知識進鄉村”投資者教育宣傳活動由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舉辦,所有開業的理財公司及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共同參與,旨在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有關要求,爲加強農村金融知識普及貢獻力量。

加強投資者教育迫在眉睫

資管新規發佈以來,理財業務逐步迴歸“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資管本源,總體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態勢。截至2022年底,淨值化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佔比達95.47%。

張亮表示,理財行業的淨值化轉型解決了銀行期限錯配、流動性錯配風險等問題,但同時銀行理財產品也遭遇了超預期的“破淨風波”“贖回風波”等,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認知和預期出現了較大偏差,進一步加強投資者教育迫在眉睫。

“理財客戶體量十分龐大,且大部分爲中小投資者,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理財知識的缺乏以及信息的不對稱讓中小投資者在投資上處於先天劣勢,因此持續開展理財投資者教育工作勢在必行。”張亮同時表示。

同時,成家軍還指出了當前金融機構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方面的問題。如,在實際業務開展過程中,向投資者銷售與其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不相匹配的理財產品的情況時有發生,使投資者的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張亮認爲,理財行業始終以投資者的利益爲中心,踐行銀行理財的人民性,投資者能否通過理財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投資者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護,與投資者教育息息相關:一方面,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理財素養,幫助投資者樹立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有助於投資者充分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實現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加強投資者教育,增強投資者自我保護能力,關係到投資者切身利益,是理財市場貫徹落實“以人民爲中心”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

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投資者是銀行理財市場的源頭活水,沒有成熟理性的投資者,就沒有健康成熟的銀行理財市場。2023年銀行理財投資者教育更是面臨着新挑戰、新要求:一是理財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教育緊迫性更加凸顯;二是大量新投資者進入,投資者教育重要性持續增強;三是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對投資者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需協同發力做好投資者教育

投資者教育是一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重要工作、艱鉅工作,培育理解理財產品風險收益特徵、具備良好投資理念的投資者隊伍,對於行業機構穩健運營、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提升理財行業服務質效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直接體現。”李昊認爲,要不斷提升理財行業投資者服務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二是加強信息披露,三是發揮中國理財網作用,四是強化投資者保護領域監管力度。

李昊表示,監管部門已逐步構建起理財制度體系“四梁八柱”,推動機構厚植合規經營與投資者權益保護意識。如,2022年出臺的《理財公司內部控制管理辦法》,進一步強化了理財投資者權益保護要求。

張亮介紹稱,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工作一直被列爲中銀協理財業務專業委員會的重點工作。“下一步,還將啓動銀行理財投資者教育示範基地篩選工作,建立健全投資者教育基礎設施,讓全市場投資者能夠集中、系統、便利地獲得更加公平的教育服務。”

成家軍也表示,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正在牽頭制定理財行業的信息披露標準和規範,依託中國理財網推動建立全行業的理財產品信息披露平臺,爲投資者提供所有理財產品的查詢渠道和信息披露途徑。也將通過中國理財網這一主要陣地,積極做好投資者教育工作,引導投資者正確認識金融產品,提高金融知識水平,強化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對於如何做好投資者教育,董希淼認爲需要監管部門、行業協會、服務機構、市場主體、新聞媒體等一起努力,協同發力,共同推進,“建議從全市場角度出發,創立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投資者教育活動的品牌。”

理財機構如何做好投資者教育

對於各家理財機構如何做好投資者教育,張亮認爲,應從幾個方面加強:一是完善投資者教育保護制度體系,推動形成良好的理財市場投資環境;二是開展投資全生命週期的投資者教育與陪伴;三是充分利用金融科技,通過數字化手段開展投資者教育與保護。

“理財機構通過持續、及時、全面、準確地披露和傳遞產品信息,逐步調整投資者對產品風險收益的認知偏差,幫助投資者樹立長期和理性的投資理念。”張亮表示,對於投後階段,要做好投後陪伴,與客戶共同面對市場週期輪動,幫助客戶理性客觀看待市場反覆和產品淨值波動,從而最終實現與客戶的共同成長。

工銀理財董事長王海璐表示,理財公司開展投資者陪伴工作的出發點是爲客戶管好錢、理好財,切入點是做好客戶的全流程服務,落腳點是實現客戶理財需求與國家發展戰略的協調統一。

“與普通的商品銷售不同,理財業務的產品和服務是密不可分的,這就要求理財公司必須做好全流程的服務,在各個環節都融入投資者陪伴的要求。”王海璐認爲,在全流程服務中,尤其重要的一點是做好真誠、細緻、全面的投資者陪伴,幫助客戶更好地認識金融資產價值波動的客觀性,逐步樹立更加科學的投資理念。

郵儲銀行定位於服務“三農”等客戶,中郵理財董事長吳姚東介紹,銀行理財客羣偏好低波穩健,郵儲銀行更是以中低風險及以下風險偏好客戶爲主,面對2022年以來巨大的市場變化,中郵理財更有義務、有責任做好充分的客戶陪伴。

“隨着居民理財意識的覺醒,財富管理的需求日益豐富,行業的競爭和發展對理財行業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吳姚東同時指出,中郵理財將不斷完善以投資經理負責製爲核心的投研一體化體系,建立覆蓋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全面風險管理,落實內控新規,建立高標準內控體系,打造平穩效率集約的運營支撐體系,圍繞“幹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員工能進能出”推進市場化改革,有效實現激勵約束;加快落地“數智一體化”IT規劃,逐步實現“數字理財”。

(作者:李願 編輯:曾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