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法治日報□本報記者 潘從武

□本報通訊員 張婷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州尼勒克縣胡吉爾臺鄉的胡吉爾臺人民法庭有個“奶茶調解室”,村民們提起“奶茶調解室”都讚不絕口,大家有什麼矛盾糾紛都喜歡到這裏尋求幫助。

今年1月27日一大早,胡吉爾臺人民法庭庭長葉爾蘭·奴爾波拉提就開始忙碌了,村民艾某愁眉苦臉地找到葉爾蘭討要說法。

原來,2017年5月,阿某承包了艾某的540畝草場,承包期10年,承包費5.5萬元,簽訂土地承包合同當日,阿某向艾某支付了5.5萬元承包費。2022年10月底,艾某找到阿某,打算要收回草場,阿某不同意解除承包合同,雙方產生矛盾,始終僵持不下。

考慮雙方是同村村民,原本就相識,爲儘快解決糾紛、修復關係,葉爾蘭將艾某、阿某約到“奶茶調解室”,葉爾蘭和書記員木拉提江·巴哈提江與當事人圍坐在炕上,大家邊喝着奶茶,邊坦誠交流,在葉爾蘭和風細雨的調解下,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阿某同意解除承包合同,將540畝草場退還給艾某,艾某向阿某支付了2萬元,雙方握手言和。

“我們因爲這個事鬧翻了,心裏很不好受,還以爲要打官司,沒想到3個月沒談妥的難題,在法官的幫助下,2個小時就解決了。”事後,艾某向葉爾蘭表達了感激之情。

胡吉爾臺人民法庭結合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將民俗文化充分融入調解中,打造“一庭一品”特色調解室“奶茶調解室”,將村兩委、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調解委員會、“五老”、鄉賢等熟悉當地羣衆、瞭解民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的調解員納入調解員隊伍,調解過程中,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事人聊民俗、擺事實、講法理,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讓當事人放下思想包袱,互諒互讓、消除隔閡、達成共識。去年以來,成功化解糾紛189件,調解率90.86%。

“過去村民有糾紛就大吵大鬧或直接上法院打官司,現在村民的矛盾在‘奶茶調解室’都能得到及時解決,法官還經常上門服務,組織調解、開展普法宣傳和法律諮詢,鄰里關係也更加和睦和諧了。”胡吉爾臺鄉鐵爾斯托幹村黨支部書記阿克木江·吾魯斯拜說。

伊犁州兩級法院持續優化人民法庭佈局,圍繞“一庭一品牌、一室一特色”,設立人民法庭26個,在村(社區)設立法官工作站332個,在4A、5A級景區設立旅遊法庭14個。各法院因地制宜打造“氈房調解室”“江格爾調解室”“老法官說法調解室”“金融調解室”等特色調解室12個,培養了一支懂法律、知風俗、善調解的“草根”調解隊伍,實現訴調對接平臺網格化管理,做到哪裏有羣衆,司法服務就跟進到哪裏,去年以來,26個人民法庭共化解矛盾糾紛7196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