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之後,小學、中學到大學都將依次面臨人口波動的影響。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目前有18個省份公佈了2022年的人口數據,這些省份的出生人口數量和出生率均出現下降。而出生人口的下滑,對教育領域的影響已開始顯現。

未來,教育行業應如何調整以適應人口變化?

出生率下滑將明顯影響哪類幼兒園

2022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爲6.77‰。第一財經記者梳理資料發現,這是1950年以來,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萬。

從各地的情況來看,江西省統計局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省出生人口32.50萬人,比2021年減少5.20萬人;人口出生率7.19‰,比2021年下降1.15個千分點。

江西省統計局分析,全省出生人口下降較快,2022年全省出生人口比2021年減少5.20萬人,延續了2021年的下降趨勢。出生人口下降主要是受婚育年齡推遲、生育觀念變化、“三孩政策”效果尚未顯現等因素影響。全省出生人口下降導致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長率走低。

人口大省河北2022出生人口45.3萬人,人口出生率爲6.09‰,近幾十年來出生人口首次低於50萬;相比2017年,5年來河北出生人口下降53.6%。

福建去年出生人口爲29.6萬人,比上一年減少4.9萬人,這也是多年來福建出生人口首次跌破30萬大關;相比2017年,近5年來福建出生人口下降51.2%。

總體來看,相比上一年,上述18個省份2022年人口出生率全部下滑,其中,江西、甘肅、廣西、海南、貴州、河北、福建人口出生率降幅均超過1個千分點。同時,18個省份的出生人口數量均出現下降,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包括河北、安徽、廣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甘肅、遼寧、內蒙古、海南共11個省份去年出生人口降幅超過一成。

出生率的下降、出生人口的減少,對教育領域的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學前教育。2023年各地幼兒園的招生已陸續開始,小班普遍招收的是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間出生的孩子。

從歷年出生人口變化來看,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2016年和2017年的出生人數都超過了1700萬人,尤其是2016年達到了1883萬人。但進入到2018年,二孩效應減弱,當年出生人口爲1523萬人,2019年爲1465萬人,2020年爲1200萬人。

也就是說,整體來看,出生人口下滑對幼兒園產生的大幅度影響,今年已開始。而2021年出生人口爲1062萬人,2022年爲956萬人,以此推算,到2024年幼兒園招生將面臨更大的衝擊,一些幼兒園或將面臨關停局面。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從區域來看,2019年、2020年出生人口比較少的地方受影響比較大;從城鄉來看,農村、小城市的幼兒園受影響比較大,大城市的幼兒園受影響小一些;從公立私立角度來看,大部分公立幼兒園辦學條件比較好,受影響小,而普通的私立幼兒園受到的衝擊比較大,高端的私立幼兒園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不過,這並不意味民辦幼兒園就不可以生存。除了收費水平,教育質量也是衡量幼兒園的重要因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相較於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的辦學機制更靈活,更能滿足多樣性需求。“如果一個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好、收費又合理,我相信一定會有部分家長願意掏更多的錢讓孩子進入一個讓自己滿意的幼兒園。所以儘管市場空間沒有那麼大,但是這種追求更高品質的需求也客觀存在。”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撰文分析,可以把幼兒園多出的學位作爲託位,爲2至3歲幼兒提供托育服務。從國家層面來看,《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就提出,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至3歲幼兒。而從現實看,隨着適齡幼兒減少,幾乎所有幼兒園都具備了招收2至3歲幼兒的條件。

教育行業如何應變

在幼兒園之後,小學、中學到大學都將依次面臨人口波動的影響。

儲朝暉預計,在今年幼兒園招生受衝擊之後的三到五年,小學也將受到生源的影響,其中鄉村小學受到的影響更甚。尤其農村居民中的很多人甚至不具備外出務工的能力,屆時他們的孩子只能留在鄉村上學,政府要履行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職責,所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儘管公立鄉村小學的規模較小,但是應該被保留。

丁長髮說,整體來看,隨着人口的流動,農村的很多小學已經撤併了;農村之外,小城市尤其是資源枯竭型城市受到的影響會更大,一些產業發展比較差的中小城市人口外流較多,老齡化程度比較高,幾年後這些城市的小學也面臨較大沖擊。相對來說,經濟發達的地區,人口流入多,比如北上廣深以及杭州、蘇州、廈門、東莞、佛山等年輕人口流入非常多的強二線城市,受到的影響就小很多。

丁長髮分析,一線城市和人口流入多的強二線城市受到的影響體現在,比如有的城市以前一年需要五六萬個學位,現在不需要增加那麼多了,可能一年新增兩三萬個就夠了。也就是說,人口出生率下滑後,這些大城市的教育資源供需矛盾也隨之緩和。

出生人口下降、人口流動對教育供求關係產生較大影響,那麼教育行業該如何應對?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也關注該話題。根據媒體報道,有代表、委員認爲,人口變動和流動會對學齡人口分佈帶來深刻影響,直接影響教師資源的供給和佈局。因此建議加強人口導入區教師編制供給力度,實施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教師配備專項行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王定華建議,提前佈局教師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資源供給彈性和適應性,應對學齡人口規模與空間分佈快速變動可能帶來的挑戰。他建議,應積極探索動態調整教師編制標準、購買教學服務等制度性創新,應對教師配置的短缺與過剩反覆出現的問題。

儲朝暉認爲,區域人口流動如果是因爲教育差距而流動,那麼應該採取更強有力的措施,實現教育均衡。如果是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而產生的正常人口流動,那麼相關部門應該根據人口流動情況調整相應的教育佈局,最終目的是避免形成馬太效應,避免出現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熊丙奇撰文分析稱,應對出生人口變化,相關部門應該做出有前瞻性的頂層設計,科學佈局學校發展。他認爲,可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大幅提高校(園)建設標準,提高師生比,避免出生人口減少導致學校(幼兒園)關停。

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我國小學階段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2.10萬個,佔總班數的比例爲0.73%。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482個,佔總班數的比例0.02%。

熊丙奇認爲,應提高學校(幼兒園)建設標準,推進小校(園)小班建設,實施小班化教學、個性化教育,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緩解社會的教育焦慮,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