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贛南日報

崇義縣聶都鄉82歲的吳國宦在爲患有老年癡呆症的老伴梳頭。

□記者餘書福 實習生劉遷怡 李紫菲 通訊員劉於雲 吳梅花 文/圖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來伴。然而,如今有些本該白頭偕老的老年夫妻,卻爲了照顧後輩而成了“牛郎織女”。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幾個家庭,看看這些分居後的老年夫妻的生活狀況。

進城之後變“啞巴”

67歲的熊大爺性格開朗,能說會道,還懂得多種樂器,是村裏公認的老頑童。然而,自從兒子將他接到城裏後,熊大爺變得寡言少語,似乎換了一個人。

熊大爺的兒子熊政告訴記者,他老家在寧都縣田頭鎮,他和兩個姐姐都已成家。大姐遠嫁到宜春,二姐嫁在石城,自己一家四口於2016年遷到贛州經開區。二姐在東莞辦了一家小工廠,因夫妻倆忙於生意,2020年便將母親接到東莞幫忙照看外孫。只餘父親一人在老家。去年7月,自己和媳婦商量後,就把父親接到贛州一起生活,讓他幫忙接送一下小兒子上下學。

“誰知,進城之後他就變得一聲不吭,總喜歡獨坐在陽臺上抽悶煙,見誰都不說話,不熟悉的人還以爲他是個啞巴。”熊政說,早年爲了掙錢養家,母親在家幹農活帶孩子,父親則獨自在外地打工,直到前幾年纔回來。

前不久的一天夜裏,他無意間聽到父親躲在陽臺裏和母親打電話:“老太婆,你在東莞習慣嗎?兒子兒媳對我是很孝順,可在城裏實在待不習慣。年輕的時候,我們長期分開兩地,到老了還是不能在一起,想想就難過。”

熊政告訴記者,聽到父親向母親訴苦後倍感自責。他和二姐商量後,讓父母回到了鄉下老家。看到他們相依相伴,有說有笑,自己終於明白“少年夫妻老來伴”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深夜“出逃”返老家

家住贛縣區田村鎮的謝大爺患有坐骨神經痛,老伴年輕時得了“月子病”,如今年紀大了,時常會腿腳麻木。老兩口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廣州,小兒子在南昌,兄弟倆事業有成,各自在城裏購了房、買了車,生活幸福。

兒子不在身邊,謝大爺和老伴儘管已年近七旬,但感情甚好,你耕田、我耙地,我栽菜、你澆水,可謂相依相伴,形影不離。

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兩口的身體每況愈下,兄弟倆曾多次勸說父母隨他們進城生活以便照應,可老兩口就是不肯去。轉眼到了2022年9月,小孫子開始上小學了。由於學校離家有近兩公里遠,需要有人接送。小兒子夫妻倆都是雙職工,僱保姆費用高,遂請父母前去省城幫忙照看。迫於小兒子夫妻倆的輪番懇求和勸說,老兩口終於答應前往南昌。

到了南昌後,面對城市生活和封閉式的居住環境,老兩口難以適應。謝大爺幾次提出待不習慣想回老家,可兒子兒媳再三勸他留下來。一個月後的一天深夜,謝大爺在屋裏留下一張“我已回老家,不要找我”的紙條,偷偷“捲鋪蓋走人”。

返回老家後,一切顯得那麼親切,可謝大爺卻高興不起來,原來老伴不在身邊,孤身一人,是那麼地冷清淒涼,他爲此整天茫然若失。

去年11月的一天上午,謝大爺去送草餵魚,在過一座簡易木橋時,腳下一滑摔下水溝,幸好溝裏無水。好在一名鄰居正好路過將他救起。遠在省城的老伴聽說此事後,心急如焚,連夜讓兒子開車送她返回老家。

謝大爺的小兒子謝強說,老父親摔倒的事情讓他夫妻倆很內疚。原以爲父母老了,把他們接到城裏生活就是孝順,而事實卻違背了父母的意願。如今,謝大爺和老伴又迴歸了他們習慣的鄉村生活。

一月“減肥”幾公斤

“本來說好一起進城去兒子家帶孫子的,但我家老頭子不習慣城裏的生活,加上舍不得家裏種的菜,現在一人在鄉下老家住着。可是他又不會做飯炒菜,這讓我很傷腦筋。”今年67歲的謝大媽說,雖然她人在於都,可心裏卻時刻放心不下獨自在家的老伴李大爺。

李大爺今年68歲,家住會昌縣白鵝鄉,兩個兒子成家後,各自在於都縣城買了房,他和老伴一直住在鄉下。李大爺種地是一把好手,可家務事卻不怎麼會做。

去年開始,因要接送小孫子讀書,謝大媽隨小兒子來到于都縣城,本想叫上李大爺一起進城,可他怎麼也不肯去。與老伴分開後,謝大媽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李大爺的一日三餐。

“我不在家,老頭子就到圩上買了兩大箱方便麪,一箱餅乾,還有20多包榨菜,一天三餐就這樣對付着喫。”謝大媽說,去年國慶長假,她和兒小子一家人返回老家。到家後看到老伴瘦了一圈,一稱重足足瘦了幾公斤。走進廚房,鍋碗瓢盆幾乎沒有動過,竈臺上積了很多灰。

“我們幾十年夫妻,一直都沒有分開過。我進城後,看到老頭子天天一個人在家喫方便麪,啃餅乾,營養跟不上瘦成這樣子,心裏很不是滋味。”謝大媽告訴記者,爲了兩頭兼顧,她讓小兒子買了一臺微波爐,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回老家一次。每次回家就給老伴多炒幾個菜放在冰箱裏,讓他用微波爐熱着喫。

謝大媽向記者透露,她是家中長女,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父親去世早,家裏生活困難。她和李大爺結婚時,弟弟妹妹還小,家裏的重活累活幾乎都是李大爺在做。所以,她對老伴特別感謝,結婚40多年來幾乎沒吵過嘴。

“我和兒子說了,等小孫子上小學三年級了,就讓他自己去學校。老頭子一人在家三餐飯喫不好,身邊又沒人照應,我放心不下。”謝大媽說,兒子兒媳已同意,還有兩年半時間,她就可以回家陪伴老頭子,往後再也不分開。

那麼,老年恩愛夫妻被迫分居後會產生何種不良影響呢?記者爲此採訪了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老年精神心理科主任鍾海龍。

鍾海龍認爲,老年人隨着社交活動和人際交往的減少,容易產生孤獨、壓抑的心理,此時,如果有老伴在身邊,兩人在精神上可以互相慰藉。如果人爲將他們分開,會使老人心理失調,變得抑鬱、愁悶、煩躁、狹隘,這些心理狀態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加重老人的腦組織萎縮,引發老年癡呆,降低其生理機能。此外,老年夫妻需要夜間監護許多危重急症,腦血栓形成、心絞痛、某些心律失常等多在夜間入睡安靜狀態下發病。而在生活中最能體察對方生理和心理上所發生的微小變化的只有夫妻,因而,老年夫妻間的夜間健康監護,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所以,對老年夫妻而言,“在一起”要比物質上的需求更爲重要。

■記者手記:

愛父母,就讓他們在一起

一篇題爲《少年夫妻,老來伴》的隨筆這樣寫道:老伴是糖,沒她不甜;老伴是酒,品之醇香;老伴是衣,遮風擋寒;老伴是水,不可缺少……世上最感動的不是年輕時的甜言蜜語,而是年老時的不離不棄,相依相伴。老年夫妻攜手走過數十載,兩人生活在一起,即使雙方不出聲,但只要彼此一個眼神,瞬間就能懂得對方的意思。百善孝爲先,父母爲兒女們操勞半生,如今老了,精神上的陪伴十分重要。愛父母,就應順從他們的心意,讓老人在一起。在此,祝天底下的老年夫妻都能“相濡以沫迎風雨,相互攙扶度晚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