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搭夥夫妻”嗎?

簡單來說就是:

兩個人不是夫妻,卻生活在一起;沒有夫妻之名,但卻維持着婚姻的相處模式。

搭夥夫妻的現狀,主要有這樣幾種形式:

處於離異狀態,又開始了新的感情,但兩個人都沒有考慮結婚;

長時間獨居的孤寡老人,與另外一個老人生活在一起;

僅僅是維持着現狀,爲滿足自己的一些要求,各取所需。

-01

沒有愛情

搭夥夫妻,往往是沒有愛情的,他們的組合,往往是建立在利益交換或某些需求的基礎上。

倘若沒有了利益拉扯,沒有了各取所需,那彼此對於這段關係是不願意繼續下去的。

換句話說:

只要對方能夠爲自己提供某些價值,能爲自己帶來某些好處,那麼就願意跟對方維持搭夥夫妻的狀態。

老劉如今50歲,已經在外地打工10年。

妻子在家打零工,照顧孩子,他每個月的收入只留下自己的一些生活費,其餘的全都打給妻子。

但長時間在外地工作,夫妻兩地分居,他早就對妻子沒了感情。

可以說:他對任何人都沒有感情。

但是對於老劉這樣的男人來說,一個人在家不想做飯,下班回去就躺在出租屋裏不願出門。

直到老劉遇到了單身的陳女士,兩個人一商量就生活在了一起。

既能有個人分擔房租,還能有人幫自己做飯;而老劉只需要做的,就是買菜,做做家務,給對方提供情緒價值。

兩個人不是夫妻,沒有愛情,但卻以合夥人的方式生活在一起。

老劉這樣的中年男人並不在少數,跟家人分隔兩地,長時間的孤獨與獨處狀態,讓他們的內心始終有一層空卻。

這個時候,他們無比渴望有人能夠走進他的生活中。

即使沒有愛情,也沒關係,只要有人陪着,他們就不會感到壓抑。

這樣的搭夥模式,是沒有愛情的。

而且,中年人更難對別人產生愛情,他們也不可能輕易爲別人放棄自己的家庭。

-02

沒有期待

另一種模式的搭夥夫妻,是沒有任何期待的。

對婚姻不抱期待,對未來不抱期待,對這段感情不抱期待。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中,有這樣一個比喻:每個人都會成長爲“一頭等待受錘的老牛”。

也許是你,也許是我。

而拿錘子的角色,就是生活本身。

生活纔是最大的錘子,稍不留神就給你一下,讓你暈頭轉向。

對於搭夥夫妻而言,他們只願意過好當下,從來都不敢奢望未來。

這種狀態就像什麼呢?

就像感情已經徹底消失的夫妻關係。

兩個人都明白,感情已經走到了盡頭,之所以不離開對方,就是捨不得孩子,不願意分財產。

於是,兩個人默契地選擇把這場婚姻的戲演下去,假裝幸福。

接下來的生活,一眼就能望到頭,無論怎麼努力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這時,他們已經妥協了,所以也不抱期待了。

搭夥夫妻,也是類似的。

年齡越來越大,單身的中老年們根本就不會奢望婚姻。

所以,即使他們遇到了願意跟自己“搭夥”的人過日子,也不會期待婚姻。

害怕子女的反對,更害怕世俗的眼光。

-03

沒有負擔

搭夥夫妻,沒有“一紙合約”的束縛,所以他們沒有負擔。

兩個人過不下去了,大不了就打包東西立馬走人;反正過不了多久,還能找到下一個。

因爲沒有責任感,所以不會有負擔;

因爲沒有約束的東西,所以不介意離開對方。

他們心中拎得很清,除了家人之外,搭夥夫妻只不過是互相利用的對象罷了。

當價值失去的那一刻,當吸引力消失的那一刻,也是兩個人離開的時候。

實際上,搭夥夫妻的模式,不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婚姻關係嗎?

當下的很多夫妻,結婚時間久了,早就失去了愛情和新鮮感。

比如:

從一個被窩變成了兩個被窩,從一張牀變成兩張牀,從一個房間變成兩個房間。

物理距離上的變化,正是兩個人感情的波動和轉變。

當夫妻關係失去了親密感,接下來就是矛盾加劇。

只不過,對於搭夥夫妻們而言,他們不需要被婚姻束縛着,因此也就不會有太大的負擔。

兩個自私又孤獨的人,剛好湊到了一起,然後發生了一些故事。

故事說完了,也是離席的時候。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搭夥夫妻”的模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