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玉林日報

秦延春:

唱響玉林食用菌“四季歌”

▶秦延春對蘑菇進行試驗測產。

人物簡介

她曾經在稻田裏摸爬滾打,專注水稻育種研究,如今又在菇棚中埋頭苦幹,專攻菌業技術創新。她,就是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秦延春。

近年來,秦延春主要從事食用菌研究示範推廣工作。她時常輾轉於食用菌示範基地、生產企業、種植農戶以及野生菌生長地,在菇棚裏手把手地教菇農種蘑菇,不厭其煩地耐心講解、傳經送寶。她專注研究,刻苦攻關,大膽創新,推動玉林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達到一年四季天天有品種多樣的鮮菇上市,實現了玉林幾代菌業人唱響食用菌“四季歌”的夢想。憑藉出色的成績,秦延春被評爲2022年廣西三八紅旗手、玉林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玉林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專攻菌業,成爲行家裏手

2008年6月,秦延春從廣西大學遺傳育種專業研究生畢業,懷着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深厚情感,立志獻身“三農”,她毅然來到玉林市農業科學院從事水稻育種工作。經過多年努力,她承擔實施的“晚秈優質常規稻新品種家福香1號的選育與應用”“香型常規優質稻新品種玉美佔的選育與應用”等12個項目獲玉林市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

2015年12月,因工作需要,秦延春調到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工作,她滿腔熱情投入到食用菌研究工作中。“剛到新崗位時,也是兩眼一抹黑,只能通過多看多問多學,慢慢地上手熟練。”秦延春說道。近8年來,秦延春帶領研究團隊走進深山,尋覓野生菌,觀察研究其生長環境、適宜條件和生長特性;踏遍玉林蘑菇種植的每一個角落,仔細觀察、深入研究、共同探討、答疑解惑……她對食用菌的研究就像着了魔一樣。如今,秦延春已成爲廣西食用菌創新團隊主力隊員,成爲名副其實的行業專家,在業界經常見到她活躍的身影。

創新技術,爲玉林菌業騰飛插上“科技翅膀”

“你看這一棚的蘑菇菌絲長得怎麼樣?”在玉林市玉光食用菌有限公司的菇棚裏,剛走入菇棚的秦延春就被菇農迅速地拉到菇牀旁,詢問蘑菇生長情況。

秦延春彎下腰掀開培養料仔細觀察,然後對菇農說:“菌絲粗壯濃密,整體長勢不錯,估計產量沒問題。”

聽到這句肯定的話,菇農臉上立即笑開了花,因爲他們知道秦延春在蘑菇技術方的權威地位。

近年來,秦延春主攻食用菌品種研究,先後立項主持“雙孢蘑菇優質品種引進及節本增效技術研究與集成示範”“桂東南地區秀珍菇新品種引進與技術集成及示範”“毛木耳全產業鏈關鍵技術研究示範與推廣”等項目,成功篩選出雙孢菇、秀珍菇、毛木耳、靈芝、黑皮雞樅等適合本地栽培的食用菌高產優質品種10多個。同時,開展同一品種週年化、工廠化生產示範,確保食用菌單一品種週年生產和不同品種四季供應。她還結合生產實際,開展主栽品種雙孢菇、秀珍菇、毛木耳等新技術試驗,經過多年實踐,集成創新“雙孢菇智能調控技術”“秀珍菇綠色高效技術”“木耳釘形菌種高效技術”“桑枝高效栽培食用菌技術”等多項食用菌技術,爲產業高質量發展插上了“科技翅膀”。

做優品牌,提升產業效益

食用菌具有生產週期短、投資少、見效快等“短、平、快”的特點,屬於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被譽爲助農增收的明星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捷徑。

近年來,秦延春帶領研究團隊不斷深入挖掘玉林食用菌發展潛力,做大做強做優“帥菇菌業”“秀冠秀珍菇”“玉光蘑菇”“健勇木耳”等一批食用菌品牌,還探索出“高效栽培”“反季節種植”“”數字化生產”等新技術,爲食用菌裝上“科技芯片”,縮短出菇期,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強了農民種菇的信心,不少農民朋友加入種菌行列。

“把規模做大,才能獲得更好效益。”秦延春向記者介紹,以往種植戶以家庭爲單位,種植的面積不大,產量不多,效益也不是很好,不能有效滿足市場需求,“下一步,我們必須全力打造秀珍菇、木耳、雙孢蘑菇、平菇等主栽品種及靈芝、黑皮雞樅等珍稀品種食用菌產業集聚區,加快產業現代化。”

在秦延春積極推動下,種植戶把食用菌栽培從傳統菇棚遷入廠房,玉林食用菌產業已逐步駛入週年化、工廠化、專業化、集約化、數字化等“五化”發展的快車道。

談及農技推廣以及技術創新的難,秦延春卻一句話帶過:“我本來就是農民出身,能爲農業出一份力,這是我的榮幸。”

把論文撰寫在菇棚裏,把成果轉化在基地上,把收益裝進菇農口袋中。在秦延春及其研究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玉林食用菌現已“遍地開花”,“四季歌”越唱越嘹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