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三角新班底密集互訪,常規動作不尋常)

最近,浙江接連迎來兩位兄弟“走親”——昨天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到訪杭州,上週六上海市黨政代表團一天輾轉杭州嘉興兩地。

長三角主要領導互訪,是持續數十年的“常規動作”,但這一次有兩大不同尋常。

時點特殊。考察選在全國兩會剛閉幕之後,上海團更是在閉幕後第三天就出發前往蘇浙皖,一直考察到週末,江蘇團則緊隨其後;同時,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五週年,特殊時點總有新的看點。

隊伍特殊。這次互訪的主角是黨的二十大後,滬蘇浙皖三省一市履新的“新班長”們;此外,市委書記、市長,省委書記、省長組合考察,更可以說是“頂配”級重視。

長三角新班底密集互訪,常規動作不尋常

3月18日,在杭州召開浙江·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交流會。潮新聞記者 胡元勇 攝

滬蘇、滬皖、滬浙、蘇浙……湧金君仔細分析了四趟走親中的21個考察點位和4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交流會,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有何新籌謀?這些新信號值得關注。

高頻考察點

“科技自立自強”,是這輪考察的高頻詞。

四趟考察,共考察6座城市21個點位,其中12個都與科技創新有關,包括高校、科研機構、高新企業等,其中既有從0到1的原始創新,也有從1到N的成果轉化。

從0到1,各地憑藉歷史積累與產業優勢,各有側重點。

在江蘇,上海市黨政代表團首站前往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它聚焦未來網絡、新型通信和網絡安全等研究方向。

在安徽,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則是綜合性科研機構“國家隊”,着力磁約束核聚變、大氣環境遙感監測、特殊環境服役材料等領域攻關。

江蘇省黨政代表團到浙江,前兩站走進西湖大學雲谷校區和之江實驗室。前者匯聚電子信息工程、生物科學、物理學等領域的學術人才與科研項目,後者面向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智能計算等方向開展前沿基礎研究。

長三角新班底密集互訪,常規動作不尋常

西湖大學雲谷校區

有了勇闖科研“無人區”的底氣,還要有面向市場的動力。

“在科技創新上鍛長板補短板,共同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共同做好產業鏈補鏈延鏈升鏈建鏈大文章。”在滬浙交流會上,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將科創與產業發展緊密相連。

從1到N,高新企業是產學研轉化、以產促研的排頭兵。

滬蘇代表團分別走訪三家浙江企業,新華三集團、杭州申昊科技和紫光恆越。在新華三創新體驗中心,企業向來客介紹了網絡通信和智能計算機等領域的技術突破,以及對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和路徑的研判。

同處“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申昊科技與中科院、清華、浙大合作,專注智能電網相關技術產品的研發;紫光恆越建設自主可控實驗室及數字化研發生產項目,打造省首批“未來工廠”。它們都手握全國領先的關鍵技術,投身先進製造業。

長三角新班底密集互訪,常規動作不尋常

上海黨政代表團一行參觀考察新華三集團。

在2020年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長三角要“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蘇浙交流會上,浙江提議“推進科技創新上協同互補、同向共進”,長三角要更好聚合戰略科技力量,聚焦優勢領域、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形成更爲緊密的創新共同體。

一體化新突破

時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五週年,如果說超過一半的考察點着眼科技有些意外,那麼一體化的濃墨重彩則更像是一種必然。

湧金君觀察到,四趟考察中有一個重合點——位於滬蘇浙交界處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這次,上海市黨政代表團在各省一天內輾轉兩地,特意在蘇浙省會之外來到蘇州和嘉興,就是爲了實地考察示範區吳江片區和嘉善片區。

一體化深入,最關鍵的是強化制度改革創新,示範區就是一個突破口、一塊試驗田。從2019年11月成立至今,它已形成112項制度創新成果,更有38項已向全國複製推廣。

在嘉善片區,代表團走進祥符蕩科創綠谷研發總部,考察入駐其中的浙大未來食品實驗室、復旦研究院,和負責人探討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讓各類創新要素在示範區集聚。

藉助長三角區位和示範區先行優勢,這個平臺匯聚清華長三院、復旦、浙大等高端科研資源,將爲示範區產業強鏈補鏈提供關鍵技術。

長三角新班底密集互訪,常規動作不尋常

同時,生態環保方面,代表團走進聯合河長制公園、漫步元蕩慢行橋,瞭解跨界水域協同治理的祕訣;城鄉融合方面,來到“曲水善灣”美麗吳江樣板區、嘉善姚莊鎮丁柵沉香共同富裕聚落,感受農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的新思路……

翻閱年初上海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要“深化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制度創新,全力推進水鄉客廳、西岑科創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蘇浙也有類似的部署,三地摩拳擦掌要在這片先行區做出一番創舉。

除示範區之外,交流會上,“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也是浙江、江蘇向上海提議的合作方向。爲此,浙江計劃主抓兩方面大項目。

一是浙滬小洋山區域合作開發。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7月浙江省黨政代表團到訪上海時,雙方就曾簽署《關於深化推進小洋山合作開發的備忘錄》。

今年,浙滬將推進小洋山北作業區開工建設,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強強聯手,協同發展世界級港口集羣。

長三角新班底密集互訪,常規動作不尋常

3月14日,滬蘇湖鐵路南潯段架樑已全部完成。

二是聯滬蘇皖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建設。當下,滬蘇湖鐵路、通蘇嘉甬鐵路正在建設中,今年滬乍杭鐵路、金山至平湖市域鐵路等項目也將加快推進,越織越密的“軌道上的長三角”將讓滬杭甬都市圈聯動更加活躍。

理念持續升級

近年來,尤其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以來,這類“巡迴式”互訪的密度越來越高。

2017年年中,浙江省黨政代表團前往皖蘇滬調研,上海則在年尾回訪浙江、連走蘇皖。而安徽在2019年全域加入長三角“羣聊”前夕,以及2021年4月都派出黨政代表團前往滬蘇浙學習考察。

這樣規模的互訪,最早可追溯到20年前。

2003年3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率領浙江省黨政代表團前往滬蘇考察學習,提出“學滬蘇之長,謀合作大計”。

當年7月提出“八八戰略”重大決策,第二條即點名長三角一體化,“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區位優勢,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

這都概括了長三角黨政代表團互訪的目的:找差距、找交點。

“鄰居”把經驗“送上門”,浙江找到哪些差距?在18日的經濟社會情況交流會上,浙江省委領導指出要學習上海“勇當探路先鋒、勇闖無人之境的創新意識”“開放海闊天空、開明海納百川的大氣胸襟”“超大城市治理、超常難題破解的先進經驗”。

長三角新班底密集互訪,常規動作不尋常

比如上海的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高達4.2%,已有3家國家實驗室成立運行;去年上海口岸貿易總額突破10萬億元,保持世界城市首位;基本建成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三級平臺、五級應用”架構,治理24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

浙江自覺還要更主動、更全面向上海“老大哥”學習。

交點又從何尋起?作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龍頭,上海市委領導點明未來的五大發力方向:在制度改革創新上強化集成,在科技自立自強上鍛長板補短板,在開放共贏發展上相互賦能,在服務民生和企業上同向發力,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加強協同。

在浙江與江蘇的交流會上,同頻共振、同向共進、同強共贏、同心共鳴也成爲關鍵詞。

湧金君觀察到,多年來的走親互訪,長三角一體化的理念也在持續升級。

二十年來,各地從鼓勵對外投資,到借對方優勢補自身短板,再到以共贏共進、相互賦能爲核心價值取向,甚至主動拿出優勢資源,替對方解決所急所需。

認清自身定位,找準比較優勢,長三角三省一市正迎來握指成拳式的矩陣式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