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以來,隨着疫情管控的全面放開,我國各地都在組織外貿企業團出海“搶訂單”,但與此同時,國內港口卻出現了空箱堆積的現象,引發市場對中國外貿情況的擔憂。

今年外貿到底怎麼樣?

3月21日,阿里國際站總裁張闊接受包括界面新聞在內的媒體採訪時透露:“數字化外貿已經率先回暖。”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阿里國際站上的海外需求同比增長達到30%,尤其進入二三月份,增速還在進一步上升。

對於港口空箱堆積的現象,張闊解釋稱,由於疫情期間集裝箱投放量過大,當前空箱大量回流,而海外需求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運力又空前旺盛,供需失衡造成了外部看到的現象。

不過,外部需求正逐漸回升。從不同國家、市場的情況來看,歐美市場的消費信心指數在回暖,東盟、中東地區則對建材、機械設備等非消費品的需求增長迅速。海外市場需求的變化,也在阿里國際站上呈現出不同的行業機會。

在消費品行業,張闊看到,歐洲和北美的耐消品顯現出“去庫存”的趨勢,他預判北美消費“去庫存”的週期將在下半年進入到新階段,當前針對目標人羣和品類找結構性增長機會是重點。例如海外買家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既要性價比,更要有創新、多功能的個性產品。3月新貿節期間,阿里國際站上智能穿戴、寵物智能餵養等創新產品受到海外買家歡迎。

當外貿行業不再野蠻生長,新增量還將來自行業結構的優化。在非消費品行業中,像建材、機械、新能源車及其配件等外貿新熱點保持了高速增長,國際站上新能源充電樁等新爆款,海外需求增長了218%。

張闊剛剛去東南亞走訪了一圈,分別在新加坡、越南待了一段時間。他對包括界面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體驗了之後就會意識到中國在全球外貿中獨一無二的位置。

“中國產業的密集性、供應鏈的成熟度、覆蓋品類的多樣性,以及在細節打磨的追求上首屈一指,人才的積累甚至營商環境,都讓談論中國替代性的問題變得不那麼容易。”他表示。

近半年來,包括Temu、TikTok在內的新跨境電商平臺也在迅速崛起,玩家變多了,但張闊認爲國內跨境電商還遠沒有到“內卷”的程度。國內電商對零售的滲透已經到30%-40%的水平,但國外這些數字纔剛剛起步。

他表示,整個中國商品在性價比、品牌平替下確實有優勢,海外電商再有幾萬億美金的增量是沒有問題的,但國內玩家是用B2C、B2B還是D2C的方式做,都還在不斷嘗試的階段。

此外,科技創新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外貿行業。張闊認爲,智能化和視頻化將會定義下一代外貿體驗。

數據顯示,今年3月,在阿里國際站上觀看跨境直播的海外買家數量同比去年已經翻了3倍。與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直播不同,跨境直播是專門給海外採購商看的。過去,海外採購商在與中國外貿企業交流時,往往很難直接瞭解樣品背後的工廠情況,現在有了視頻外,也能通過鏡頭直接交流,溝通效率更高,信任建立更快。

本文來自界面新聞,作者:程璐,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