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纏身的特斯拉好不容易熬到了5月份,卻還是難逃時不時爆出疑似“剎車失靈”新聞和維權後續。在一衆風波後,特斯拉依舊可以淡定自若地說出“與我無關”的話來,這是對產品的自信還是盲目的自信呢?


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曾說,其他公司把錢花在廣告和操縱公衆輿論上,而特斯拉則專注於產品。那麼專注於產品的特斯拉,質量真的有這麼“硬氣”嗎?



車身共振成爲硬傷


在某第三方汽車品質評價平臺上,《汽車專業網》編輯注意到,於今年1月上市的2021款特斯拉ModelY目前已收到73例投訴,主要涉及車身附件及電器和前後橋及懸掛系統兩大類型上,其中車身共振問題是投訴最爲集中的一項,高達48例。



車主們普遍反映Model Y在行駛過程中會出現低頻噪聲,車內成員有明顯的耳壓感和耳鳴感,嚴重影響駕駛安全。就目前的投訴情況來看,該問題已經有形成共性投訴的趨勢。有位車主甚至表示自己在開完特斯拉後出現嚴重耳鳴,到醫院檢查結果是耳鳴聽力下降明顯。



據業內人士分析稱,Model Y的低頻噪音多來自尾部,或許是因爲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噪音通過底盤傳至車身,由於後尾門存在空腔,且鋼板較薄,很容易因爲剛性不足而放大噪音,從而產生低頻共振的現象。


儘管與車輛自燃、剎車失靈相比,“低配共振”或許算不上什麼“大毛病”,但由於車輛噪音控制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到車身設計、選材用料等方面,解決起來相對麻煩,再加上噪音每時每刻均影響到用戶的駕駛體驗,因此也不能輕易忽視。



面對如此密集爆發的大規模投訴,很難不令人懷疑Model Y的車身共振是否是“通病”,至於部分車主所質疑的“是否是質量問題”,仍有待官方及權威機構的進一步調查反饋。


據Model Y論壇上的一位車主稱,特斯拉售後面對“車身共振”問題的解決方法是“增加後尾門橡膠墊塊”,儘管粘了墊塊之後,共振情況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卻不能完全根除。正如車主所說的那樣,這個有一點效果的“15元的方案”也只能被稱爲臨時解決方案。無疑,想要根除共振問題,需要車輛在出廠前得到合理解決。



特斯拉在中國的未來如何?


相比在國內上市近兩年的特斯拉Model 3零零星星的投訴,上市僅4個多月的Model Y就遭遇到了如此集中的車身共振問題的投訴,勢必會對未來的銷量產生一定影響。


此外,針對此次集中爆發的問題,特斯拉售後看似沒有甩鍋,但給出的車身共振問題的“15元”處理方案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根據乘聯會公佈的最新銷量數據來看,特斯拉Model Y 3月銷量爲10151輛,而4月份只有5407輛,幾乎是攔腰折斷。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爲特斯拉工廠在4月停產了兩週,當然4月份鬧得沸沸揚揚的維權事件也有一定影響,不過主要原因或許還是停產。



如出一轍的,特斯拉Model 3在4月的銷量也出現了明顯的環比下滑,從3月的25327輛驟減到4月的6264輛。這樣的慘跌確實讓我們看到了市場對特斯拉的反應。


當下的5月乃至未來,特斯拉在國內市場的日子是會更慘還是好過一些呢?僅從產品上來說,Model Y低頻共振現象已非個案,不管是批次問題還是概率問題,既然車輛存在問題且不在少數,官方就應該查出導致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