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高度依賴代理產品,智飛生物(300122.SZ)的業績下滑。

根據年報,2022年,智飛生物實現營業收入達382億元,創了新高,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簡稱“淨利潤”)爲75億元左右,同比下降26%。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淨利潤下滑,原因是營業收入結構發生了變化。2022年,公司代理產品收入增至350億元左右,同比增加約140億元,與之對應的是,公司自主產品收入銳減64億元左右。自主產品毛利率超過80%,代理產品毛利率不到30%。一升一降,結果是淨利潤下降。

除了高度依賴代理全球醫藥巨頭默沙東產品外,智飛生物高度重視營銷。截至2022年底,公司營銷人員超過3300人,超過員工總數的一半。

智飛生物由蔣仁生、吳冠江、劉俊輝三人聯手創立,劉俊輝早已離開。智飛生物上市後,蔣仁生和吳冠江大規模減持套現。根據長江商報記者粗略估算,二人已經累計套現超過200億元。

自主產品收入佔比不到10%

暴賺之後,智飛生物的經營業績下滑。這是2017年以來的首次。

3月21日,智飛生物披露了2022年年度報告。這一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2.64億元,較上年的306.52億元增加76.12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爲24.83%。

不過,公司是增收不增利。當年,公司實現的淨利潤爲75.39億元,較上年減少26.70億元 ,同比下降26.15%。導致淨利潤下降的因素,不是非經常性損益,而是主業。公司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扣非淨利潤”)爲75.10億元 ,同比下降26.26%。

2010年,智飛生物通過闖關IPO登陸A股市場,2010年至2016年,公司經營業績表現不佳,營業收入從7.37億元下滑至4.46億元,淨利潤從2.57億元減少至0.33億元。

2017年開始,智飛生物經營業績大逆轉,2017年至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爲13.43億元、52.28億元、105.87億元、151.90億元、306.52億元,同比增長201.06%、289.43%、102.50%、43.48%、101.79%,均爲超高速增長。同期,公司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爲4.32億元、14.51億元、23.66億元、33.01億元、102.09億元,同比增長1229.25%、235.75%、63.05%、39.51%、209.23%,也爲超高速增長。其中,2021年的淨利潤驚人突破百億大關。

爲何進入2022年增收不增利呢?此前的高增長動力來自哪裏?增長、下降,皆因代理產品。

2011年4月25日開始,智飛生物代理默沙東產品在國內銷售。當年,公司代理默沙東的產品爲“默爾康”“紐莫法”,年度合同對價爲4728.87萬元。2012年續簽代理的產品爲“紐莫法”“維康特”。2013年續簽,年度對價爲8147.67萬元。

近幾年,智飛生物的代理產品收入急劇增長。2020年至2022年,公司與默沙東約定的基礎採購金額分別爲94.69億元、116.07億元、129.41億元,實際採購金額爲88.09億元、165.62億元、226.75億元。

2020年,智飛生物代理產品收入爲139.55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爲91.87%。

2021年,依靠新冠疫苗熱銷,智飛生物的自主產品收入猛增至96.97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達31.64%,首次超過30%,但也是唯一的一次。

2022年,公司自主產品收入爲32.85億元,同比減少64.12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下降至8.59%,不足10%。

於智飛生物的淨利潤而言,自主產品與代理產品的區別在於,自主產品毛利率碾壓代理產品。以2022年爲例,自主產品毛利率達86.48%,代理產品毛利率僅爲28.66%,後者僅約爲前者三分之一。當年,自主產品、代理產品的毛利率同比分別下降4.04%、4.40%。

據此可以判斷,2022年的淨利潤下降,是智飛生物高度依賴代理產品後遺症的體現。

令人擔憂的是,高度依賴代理產品的同時,智飛生物高度重視營銷。截至2022年底,公司市場營銷人員數量達3359 人,佔員工總數的58.57%,當年的銷售費用爲22.35億元,是研發費用的2.62倍。

陸股通連續五個季度減持

淨利潤少見地下滑,股東早已開始減持。

2021年三季度,陸股通持有智飛生物3.54%股權,位居第四大股東。從當年四季度開始,歷經連續五個季度減持,到2022年底,陸股通的持股比降至2.02%。

去年四季度,招商基金公司減持47.91萬股,“醫藥女王”葛蘭管理的中歐基金減持315.64萬股股份。

相較上述減持,大股東的減持才足夠勁爆。

智飛生物由蔣仁生、吳冠江、劉俊輝共同創立,但在代理與自主研發的戰略方面,劉俊輝產生分歧。一年後,劉俊輝離開,另起爐竈創辦了沃森生物。創始人僅剩蔣仁生和吳冠江。上市初期,蔣仁生和吳冠江的持股比分別爲55.80%、26.10%。

隨着限售股解禁,二人擇機進行減持套現。最先實施減持的是吳冠江,其在2012年二季度、四季度相繼減持380萬股、1398萬股,2013年一季度又減持1980萬股。根據智飛生物K線粗略估算,吳冠江本輪減持套現約12.60億元。2015年二季度,吳冠江減持586萬股,套現約2.34億元。2016年四季度,其又減持6100萬股,套現約10.40億元。2018年二季度開始,吳冠江的減持更爲瘋狂。減持之後,其持股比例從2017年底的12.35%下降至如今0.74%,幾乎完成了清倉。在這期間,其合計套現的金額預計爲104億元,其中,2022年一季度套現約5.60億元。

加上此前的減持,上市以來,吳冠江累計套現金額估計爲129.34億元。

蔣仁生的減持套現也不手軟,其首次減持出現在2014年,當年,其減持780萬股,套現約3.42億元。2019年三季度,智飛生物實施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蔣仁生定向減持1600萬股“支持”員工持股,套現約6.6億元。此後,其減持動作不斷。

2022年3月10日、14日,爲了推進共同富裕之員工持股計劃,蔣仁生向員工持股計劃減持2878萬股,一次性套現28.78億元。

上市以來,蔣仁生累計套現的金額爲80億元。其中,借道員工持股計劃套現約35億元。

綜上所述,上市以來,作爲智飛生物創始人、曾經的一、二大股東,蔣仁生、吳冠江二人通過減持合計套現金額達210億元左右。

二級市場上,隨着智飛生物業績滑坡等,其股價也大幅下跌。截至今年3月24日,其股價爲86.75元/股,較2021年5月17日的歷史高位231.19元/股下降了62.48%。對應的市值,從3699億元銳減至1388億元,蒸發了2311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