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韓宋輝

“窗口期來了,複利3.5%將成爲歷史,不要錯過複利3.5%增額終身壽……”“3.5%的增額終身壽險估計快要下架了!速買!”

上海證券報記者發現,近日,類似上述營銷文案充斥在保險銷售人員發佈的朋友圈。甚至還有個別微信公衆號專門發文章,從宏、微觀環境、投資趨勢等維度向消費者說明增額終身壽險的“必買點”。這種以“產品即將停售”爲由,引導消費者趕緊購買的行爲,被業內稱爲“炒停售”。

顯然,面對監管擬下調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的消息,部分險企、部分銷售人員打算利用政策調整前的窗口期大力推廣老產品,通過“炒停售”概念爲完成今年任務加把勁。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是每次監管政策調整前,行業都會面臨的問題。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對於“炒停售”行爲,監管部門秉持一如既往的打擊態度。目前,監管部門正密切關注行業動態,一旦發現相關現象抬頭,將重點整頓規範。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對於業務部門來說,這是一個銷售契機,通過對利率下行趨勢的渲染,趕在監管正式調整前督促客戶完成簽單。這樣,銷售團隊既能順利從保險公司獲取應有的銷售報酬,也幫助其完成全年業務目標。”一位壽險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這應該是監管部門不希望出現的情況。

增額終身壽險是相對容易出現“炒停售”的領域。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方面它是目前行業主力銷售產品,大中小型保險公司都在賣,相關銷售人員衆多;另一方面去年監管整頓該類產品出現的不規範問題時,部分險企就進行過“炒停售”。

近日,記者接到多名保險銷售人員的推送,以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擬下調爲由,建議記者抓緊最後的窗口期,購買內部收益率(IRR)爲3.5%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

是否配置該類產品,消費者應以自身資金配置需求爲考量,不宜因爲此類產品可能停售而盲目購買。“增額終身壽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殘保障,養老、儲蓄功能較少。消費者應充分考慮該產品的流動性問題。”專業人士表示。

在銷售宣傳中,銷售人員往往將增額終身壽險產品類比理財產品,忽略其保障功能,誘導保險消費者中途退保。專業人士認爲,這不僅不符合產品設計初衷,也讓消費者未來面臨收益損失風險,達不到預期的投資效果。

中國精算師協會曾表示,保險消費者如果中途退保,可以領取保單的現金價值,增額終身壽險的現金價值一般在前5年低於累計所交保費,之後纔會逐漸超過累計所交保費。據不完全統計,若在投保後第1年退保,將會損失10%—60%的保費;若在第20年退保,收益約在2%—2.5%之間,請保險消費者注意這是否與自身預期相符。

不僅對消費者不利,“炒停售”也不利於險企自身經營。一位險企高管告訴記者,對於險企而言,降低評估利率將直接推動負債成本降低,業務價值提升。所以,在這個窗口期,如果公司通過“炒停售”大量銷售產品,實際上會讓公司負債成本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增加未來的賠付壓力,減少利潤空間。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調整一旦開始,IRR3.5%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或將全面停售,相關銷售人員若都趁機“炒停售”,相關業務規模會較大,給險企帶來較大成本管理壓力。

多位受訪人士均建議,保險公司要加大銷售隊伍約束,防止銷售人員過度“炒停售”。這既符合行業長期發展趨勢,也能避免受到相關監管整頓,影響正常業務開展,同時還能提前做準備,爲後期新產品銷售做好鋪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