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在短短的一天之內的,汽車行業再度迎來了兩位新力軍—360集團有意領投哪吒汽車D輪約30億元融資、65歲創維創始人黃宏生髮布了創維汽車。僅一天後,OPPO也被曝出其創始人陳明永在率領團隊籌備造車的消息。

隨着智能手機市場日趨飽和,該市場從藍海逐步轉變爲紅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內卷化加劇的情況下,各大手機廠商已經開始將目光聚焦到其他領域,比如說華爲、小米都已經開始從不同角度切入新能源汽車戰場。如果OPPO不能及時作出反應的話,那麼最後可能連口湯都喝不上。

值得一提的是,OPPO在進軍汽車市場之前,便企圖在智能家居市場上與小米分蛋糕。不過,OPPO被徹底打臉了,它高調推出的智能電視並沒有在市場上掀起多少浪花。對此,很多人開始提出質疑,在IoT賽道上已經落後於華爲和小米的OPPO,真的能夠在新能源這一賽道上實現超車嗎?


OPPO造車拼什麼?

關於OPPO以何種方式參與造車,OPPO創始人陳明永曾表示:“OPPO只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不做汽車,第二種是做汽車,並只做自己擅長做的及能做的,而不是我們親自去打造一輛汽車。如果未來十年汽車行業都做不好汽車,OPPO可能會做汽車”。

根據今年1月份天眼查的信息顯示,OPPO公佈了多項與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專利,專利包括防撞提醒的方法、裝置、車載設備、測距裝置、測距方法、攝像頭及電子設備等。

結合兩則消息來看,有相關人士推測,OPPO很有可能會像華爲一樣“幫助車企造好車”,成爲智能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幫助傳統車企把軟件層面的體驗進一步提升。比如說OPPO參與了上汽集團零部件公司零束的SOA架構項目,希望輸出攝像頭防抖技術,用於座艙中的拍照和人臉識別。與此同時,OPPO還在和理想汽車就手機藍牙鑰匙探討合作。

當然,OPPO並非沒有自己造車的可能。只要OPPO願意,OPPO完全可以選擇找一家汽車生產商做代工,用代工模式來生產自己的汽車,類似於百度與吉利的合作方式。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OPPO造車的方向可能會更加偏向於成爲與華爲一樣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但是其現有的技術儲備與華爲相比還是有着明顯的差距。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OPPO採用的方式是打造一款汽車產品進軍汽車市場,那麼其當下的優勢將會很好的助力其成功開拓市場。

比如品牌效應,毫不誇張地說,在國內,只要有人口聚集的地方基本都有OPPO、VIVO的手機店,這爲OPPO品牌的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舉個例子,小鵬汽車對於不少非車發燒友來說都還是陌生,更不用說普通消費者了。但是,如果說這個汽車叫做OPPO汽車、小米汽車的話,可能就會有人問:“是OPPO手機那個OPPO嗎?”。這一優勢,或許就是目前手機廠商進軍汽車行業的過程中,手握的最大一張王牌。

另外,線下渠道廣對於OPPO未來的銷售將會是一個極大的助力。相信不少人都聽說了華爲與賽力斯之間的合作,藉助着華爲,賽力斯華爲智選SF5上市僅一週便收穫了6000+輛訂單,且還有持續增加的勢頭。同理,OPPO或許能夠憑藉着其現有的龐大銷售網絡構建出汽車產品銷售的藍圖。

 

小米虧得起,OPPO能嗎?

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爲了資本高度密集的行業,除了需要明確的方向以外,造車的必要條件就是鉅額、穩定的資金流。至於造車所需的入場費到底是多少,目前還沒有任何人能夠給出一個相對準確的數字。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表示,造車的“及格線”是200億元。從中可以看出,造車的門檻還是非常高的。

小米集團於2021年3月30日發佈關於造車的通告:公司董事會正式批准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共投資100億美元。僅從公告來看,小米集團已經準備好了充足的資金用於造車計劃。那麼OPPO的資金是否能如小米一般雄厚呢?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新公佈的中國手機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11周,VIVO以24%的市場份額拿下了第一名,OPPO佔比爲21%。就在今年1月份,OPPO同樣以21%的市場份額奪得了第一。從OPPO在智能手機領域的表現來看,其資金鍊是已經得到了充分地保證。即使OPPO自身的儲備資金不夠,憑藉着成功的手機產品,無論是選擇融資還是從銀行貸款也能解決造車的資金問題。

除了資金以外,OPPO在電控等技術方面還是具備了不錯的優勢的。據相關數據顯示,OPPO在全球的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了5.7萬件,專利授權量超過了2.4萬件,其中涉及了自動駕駛、智能網聯、通信、感知、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專利儲備。

有專業人士認爲,現在正是新能源汽車與自動駕駛技術普及初期,在新技術面前,汽車生產商的頭部化並不嚴重,雖然老牌汽車廠商有一定的優勢,但新加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玩家還有機會追趕。


總結

OPPO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征戰多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此次入局新能源領域將要應對各種前所未有難題。或許很多人都認爲當年國產手機之間的廝殺非常激烈,但是汽車行業內競爭的激烈程度將會遠遠超出大多數人的想象。面對一片還沒有踏足過的領域,OPPO到底準備了多少底牌呢?缸哥將會和大家繼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