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段时间,随着国家级的顶层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出台,以及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股票相继上市,加上蔚来、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股价不断突破新高。新能源汽车的热度和高度,着实再一次的被刷新。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公布,当中对未来15年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比例、能耗标准、扶持政策都有较详细的说明,指明了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是重大利好,对全产业链已经投资超过2万亿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更是一剂“强心针”。

但是,可以从《规划》中看出,未来的支持重点是在用税收优惠等手段,对“生态主导型大企业”,换电、公共充电桩建设,以及出行、停车优惠,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等方面进行支持,着力点在于打通“使用新能源车”这方面的环节,打消潜在车主的用车顾虑,而不是过往政策支持的“购买”环节。因此,《规划》的精神不仅是对整车企业的支持,也是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利好,特别是“续航(补能)”相关的产业,比如充电桩,这也是《规划》中唯一提及到还有财政支持的产业环节。


二、现状

对于《规划》提及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例,2025年要达到全部汽车销量的20%,现阶段的比例仅为4.3%,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未来前景巨大,更别说未来更高的占比。而实现这个目标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管控和支持,还需要中国汽车行业全产业在技术、市场、品牌等环节的合力推动。

特别是在“续航(补能)”相关的环节,以一家企业的实力,难以承担“全面开花”的全产业生态链的投入,特别是新能源车企、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在当前普遍较大亏损的前提下,而且大部分都远未达到盈利的标准。而根据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500万辆,2030年保有量会超过8000万台,2035年保有量会超过1.6亿辆。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1.9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数量为51.6万台,私人充电桩数量为70.3万台,车桩比为3.50:1,依然很低,且一定程度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推广。2020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仅为2.6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加1.5万台,私人充电桩增加1.1万台。

面对未来15年,1.5亿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缺口,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拿出这笔投资。所以《规划》中将充电基础设施分成居民充电+公共充电网络分开论述,并给出了指导性的发展方向。在居民充电方面,《规划》强调智能有序,并且提倡居民共享充电桩,表明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扩大,私人专用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难以满足,特别是老旧小区。

这就是说“充电桩还得新能源汽车主”来买单,来建设。就算整车厂家配套赠送,政策的补贴,大部分的成本也是由车主承担,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但,随着“限行”、“限牌”政策的普遍化,以及新能源汽车在这方面的优惠,购买新能源汽车也将是车主们不得已的选择。从这一点来看,以及结合《规划》的相关细则,说明未来一段时间走“混动”、“增程”的新能源路线车型将还是主流。

另外,就算“混动”、“增程”的新能源汽车,将还是要一定程度的使用充电桩,加上其它纯电动汽车,未来15年,中国充电桩方面的投资和市场机会,预计至少在6万亿元左右,这将惠及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制造、新基建施工、充电桩运营等行业。


三、潜在车主的担心和顾虑

2019年,中国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80846.7亿元,大约占全年GDP的8.16%,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而这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仅是个位数,新能源汽车还未完全打消潜在车主的担心和顾虑。

1、价格

从汽车销量来看,大部分消费者还是选择了10-20万元这个价位的燃油车型,虽然部分高端豪华车型增长较快,但不足以说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已经偏向高端车型。而目前10-20万元这个价位的新能源汽车尚不足以对燃油车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但未来上市(或降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车将会有很大的市场竞争力。

2、安全

当前,新能源汽车还算是一个“新物种”,民众难免拿着放大镜看待它,消费者在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方面的顾虑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不时传出的“爆炸”、“自然”、“召回”的新闻背景下,消费者还是有那么一丝的犹豫。而,车企不断的比拼电动车“续航”能力,势必会采用一些比较激进的技术方案,又将提高了自己和车主们的“安全风险”。

3、续航

在“电动车关键技术”没有较大突破前的一段时间,电动车的“安全”和“续航”是一个矛盾的两难选择,“续航”能力和降低“能耗”的《规划》要求也是。靠“堆砌电池”或者“背着发动机”,将可以提升车辆的续航能力,但能耗也可能不符合相关的标准。而且,日常行驶中绝大多数车主用不到的这种“续航能力”,也将增加自己车辆在“电池包”和“发动机”方面的购买成本。所以,《规划》中弱化了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强化了快速的补能。


四、新能源车的续航方式

目前,主流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补能)方式有很多种技术路线:

1、外接电源自充电续航

    适用于所有品牌纯电动车,快充、满充都有,从30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2、公用充电桩充电续航

    适用于所有品牌纯电动车,后期将主要以快充为主,不同品牌、电量的车充电时间不同,一般充一次电至少也要耗时30分钟.

3、外加燃料自发电续航

    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销售量较少,目前仅8000余台,加氢站更少,仅几十座。

増程式电动车——如:理想one,平时城区行驶充电,城际长途行驶加油。

4、外加燃料内燃机续航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如:比亚迪DM,平时城区行驶充电(较少)和加油,城际长途行驶加油。

5、本品牌换电站换电池续航

    部分品牌纯电动车-如:蔚来,当前在本品牌的换电站换电仅需数分钟,基本可以相当于加油,但换电站的覆盖范围不多,未来随着销量的增加,换电站和其备用电池的数量都得增加,对整车厂商来说,将是很大的一笔投资。


五、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

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和道路的环境状况、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或提示方式)等相关联,没有一个100%可靠的统一标准,特别是在电池老化过后,更让驾驶者在路上心里没底,行驶距离越远,这样的焦虑感就越大。在哪里去充电(换电)?是200公里就充一次电?还是300公里?如果300公里外的充电桩坏了,或者已经有车在前面排队充电,是往350公里外的地方去?还是就这儿等?如果有急事呢?如果继续排队需要等多久才能充好(前面的车+自己的车)?这样的感觉,应该就是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

即便有人说燃料电池续航远,可万一燃料电池需要补能,而车还没开到下一个加氢站呢?该怎么救援?

六、解决里程焦虑的方案:

1、增加公用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网点

开辟在小区(商区、居住区)附近的支线道路设置“潮汐式停车位”和公用充电桩,即解决车位不足,也解决充电安全和充电方式的问题;

在所有营业收费的地面停车场(车位)、换乘站按一定车位比例“强制要求”设置公用充电桩;

在所有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位按一定车位比例“强制要求”设置公用充电桩;

建议在汽车维修、洗车服务网点开辟、设置一定数量的公用充电桩,增加市场竞争力;

建议在酒店、茶楼等公共营业场所停车位开辟、设置一定数量的公用充电桩,增加市场竞争力。

2、实现全品牌通用的公用换电标准和实现方式

探索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标准化、分体化的可能性,让其中的一块电池包可以通用,以便实现全品牌新能源汽车电池可以部分公用,可在换电站更换。让所有的电动汽车除选择充电之外,增加一种公用的快速补充能量的可选方式。

3、多种的应急救援(或增加续航)的方式

另外,实现多种的救援(增加续航)的保底手段,让新能源车主们敢开、想开,才能促进新能源车更好的推广普及。比如:外挂电池包、外挂增程发动机等等。从法规来说,汽车是允许拖挂700kg以内的小型挂车,而不用格外申请牌照或者增加准驾车型的。


七、新增加的可能产生的商业机会

由此,除了大量的充电桩等新基础建设这样的商业机会之外,可能还有如下的商业机会:

1、公用换电站换电池续航

    未来可能的商业机会,适合部分电动车,但需统一新车电池标准,或需改装旧车电池包。

2、外挂(发电机、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应急续航

未来可能的商业机会,适合所有电动车,需改装旧车,或统一新车的标准。


八、探索其他的附加商业机会

用应急救援这样的方式,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市场切入点,可以探索、增加如:电池销售、电池改装、车辆改装,充电桩建设、工程建设,公用换电站运营/代管、公用充电桩运营/代管,新车销售、金融保险,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修理维护、应急救援,汽车园区及地产建设、运营,电池、配件及车辆研发、生产,软件研发等等这样可能触及的商业机会。


九、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未来的主流将会以新能源汽车销售为主,对整车厂来说,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减少短期利润,不然可能会不断落后。都搞“军备竞赛”,肯定会拖垮、淘汰一批整车企业,胜利者将来的利润肯定也会不断增加。

对现有的充电桩(换电站)运营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小小的考验,如果步子慢了,好的点位和市场这块蛋糕会被别人多抢走一些。如果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资金压力加大,就会有崩盘的危险。

而对现有的汽车后市场经营者来说,基本都是小型企业,船小好掉头,只要适时的调整方向,增加相关的技术储备和设备,应该可以很快的调整好。甚至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出现几家大型的汽车后市场“品牌运营”企业,也是有可能的。

我们身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各个行业日新月异,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的变革,迎接科技的挑战和商海浪潮的洗礼,迎着“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朝着正确的方向,才能让自己活下来。

如果,您正在思考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者对本文提到可能的新商业机会感兴趣,欢迎和我们交流,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思考和探索,并在策划一个新能源汽车互联网自驾旅游视频节目《一路天涯》,以及另外一个汽车产业品牌,并已经注册为商标。

另外,结尾插一个广告:有广告、公关活动,或者小型“建筑、市政”这样的工程,当您有这方面需求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一下联系我,我们可以先交个朋友。联系方式:电话18981715944,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