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新詞迅速躥紅年輕人社交圈,就是“躺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基本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始主動選擇避開競爭,放棄追逐所謂成功的機會,去過一種低慾望的簡單生活。面對年輕人的這種行爲,有人表示理解,有人則無法接受。

作爲汽車編輯,在這裏我們不對人的“躺平”行爲過多評論,但是對車企還是可以嘮一嘮的。在汽車行業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已經有一些車企選擇“躺平”,結果可想而知,他們在揮霍完“家底”之後開始逐漸沒落甚至退出汽車行業的舞臺。但也有一些車企拒絕“躺平”,在想盡各種方法繼續前進。

理想汽車,顯然屬於後者。近日,理想汽車對外發布了2021款理想ONE。與老款相比,2021 款理想 ONE的主要變化在於硬件的升級上,起售價爲33.8萬元,比老款貴1萬元,於6月1日起開啓交付。

上市發佈會後,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和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接受了包括網通社在內的媒體採訪,就新款車型、理想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未來車型產品以及企業管理與營銷策略等問題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

自動駕駛是標配

2021款理想ONE標配了理想汽車全棧自研的理想AD高級輔助駕駛系統,在原有的Level 2級別輔助駕駛基礎上,升級NOA導航輔助駕駛的能力。依託於該系統,車輛可實現在部分封閉道路條件下的上、下匝道,自動加速併線、全自動泊車等功能。

李想認爲,自動駕駛是智能電動車最底層的、最重要的操作系統,應該做到標配。當然,他也坦承理想汽車並不排斥在軟件服務層面進行收費,但因爲保有量還很小沒有長遠規劃如何獲取軟件服務的收入。並且他相信隨着智能汽車的發展,用戶的使用場景會越來越多,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商業模式。

遺憾的是,李想坦言NOA對於2020款理想ONE而言沒有辦法升級,因爲線束不一樣,有一點問題就會造成大的安全問題,而且基本上沒有改線束的可能,並沒有辦法提供老車主的升級。但李想承諾,之前2020款理想ONE的L2級ADAS會持續升級,像視覺泊車也會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2021款理想ONE搭載的是國產芯片公司地平線最新款的“征程3”自動駕駛專用芯片。李想表示,在研發2021款理想ONE的過程中,地平線直接派了團隊到理想汽車一起工作,在感知測試、標定等環節,地平線方面均有專業的工程師深度參與,這種專業的配合程度高的協作,讓整個項目的進展和效果超出預期。

同時,李想透露理想汽車下一代完全按照L4研發的全尺寸SUV會標配英偉達的Orin芯片。李想表示芯片的驗證週期很長,車規級芯片的要求更高,通常情況一款車規級芯片的上車週期大概爲兩年,理想汽車選擇搭載地平線征程系列的芯片,不會影響公司與英偉達的合作。

2020年下半年以來,芯片荒在汽車行業蔓延,緊張的情況會持續到今年年底甚至明年上半年已經成爲行業共識。對此,李想表示理想汽車一方面不斷加強與供應商的溝通,另一方面也在藉助自身全棧自研的能力,更靈活更快速的應對。

2021年研發投入達30億

車企想要更好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車型能夠獲得消費者認可,這就要求車型在市場上要有強大的競爭力,而提高競爭力最關鍵的手段就是提升技術研發實力。事實上,但凡產品出色的車企,每年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財力成本在技術研發上。

李想表示,2021年理想汽車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預計會增長至30億元,相比2020年的11億元翻倍增長。接下來的幾年,理想汽車的研發投入均會持續增長。

“第一個原因是接下來幾年所面臨的挑戰是完全不一樣的,必須要提升研發實力;第二個原因是IPO以後我們有錢了,在保證企業正常的流轉和運轉的情況下,必須要進一步提升研發能力。”李想表示未來會主要在新車型以及前瞻技術上進行更多投入。

據悉,目前理想汽車自動駕駛研發團隊的規模是300人,到年底大概會增長到600人的規模。未來將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軟硬件同步研發,包括感知、決策、規劃,也包含後續的操作系統和研發供應鏈。

不懼未來市場挑戰

“我們對2021款的理想ONE信心非常強,目前的訂單也有這樣的趨勢。我們的目標是到今年9月份月銷量突破萬臺。”沈亞楠表示有客戶在2021款理想ONE發佈會後半夜12點去試駕,熱情非常高。

沈亞楠進一步解釋說:“支撐9月銷量實現破萬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2021款理想ONE的產品力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截止當前,理想汽車在54個城市有75個零售店,今年會加快零售渠道的覆蓋,預計到年底零售店數量將達到200家。”

現有產品升級以及渠道建設有序推進後,李想更加專注於下一代產品以及戰略目標的規劃。“從去年開始我的時間被分割成2個部分,一是要完成戰略目標,不斷提升組織與管理能力;另一個是聚焦下一代產品的研發,構建多產品的管理體系。我基本被這兩件事佔據了100%的時間”。李想表示,未來理想汽車W平臺將主打大空間、S平臺將傾向運動屬性,但還沒有轎車計劃。

對於百度、小米、360等入局造車,李想認爲,“現在汽車行業的發展進程在手機行業出現過,最後還是看能不能拿出實實在在的產品,到底是不是真的All in在做產品,還是要拿產品、拿市場銷量來說話。”

寫在最後: 2021年初,李想在發給員工的內部信中對未來的汽車行業趨勢進行了預測,確定了堅持增程式技術,打造高壓純電動平臺的發展路線,並希望在2025年佔據國內電動車20%的市場份額,成爲中國第一的智能電動車企業。

不少車企大佬也認同2025年是中國汽車市場分水嶺這一觀點。這意味着,未來勝出的關鍵,是落地的速度,是產品優化的能力,是運營的訂單數量。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已經開啓,誰能成爲最終的勝利者尚未可知,但顯然理想汽車已經加速跑在了前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