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全球範圍內對新能源汽車政策上的優待,企業受制於排放積分的困擾,廠商逐漸將研發重心轉向新能源領域,而原本的內燃機則不會有太多更新和升級,並一直會沿用至最終停售時間。

不過並不是所有車企都不是向新能源領域全力衝刺,比如日系陣營,它們在這方面的動作一直都比較緩慢,目前國內在售產品都沒有以百分百純電動的車型,甚至連最不被看好的“油改電”都少之又少。這究竟是怎麼怎麼回事?要知道,日系車企在給汽車“加電”這方面可是走的要比其它車企要早很多,有更多經驗積累的它們爲何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

首先就是充電問題怎麼解決?衆所周知,日本雖然面積不大,但人口可一點也不小,而且都集中在東京、大阪等幾大核心城市,人口密度很高。因此日本對於購買汽車有着非常嚴格的規定,需要擁有停車位證明,但在這些寸金寸土的大城市裏擁有停車位只有一小部分收入較高的人羣,絕大多數市民出行都是通過城市公共交通,這也是爲什麼日本那麼多K-car的原因,因爲買這類車不需要停車證明。

回到正題,如果要將新能源汽車做到普及,那麼充電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爲此要在城市各個地方設立充電站,但與之帶來就是高昂的的建設成本,而且現階段新能源汽車充電速度再快也需要30分鐘以上的時間,雖然相比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對比補充汽油,效率還是要低不少。

另外就是電量負載問題,現在日本本土主要依靠火力發電爲主,全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反而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而且如果在夜晚高峯用電時段再加上數以萬計的電動車同一時間充電的話,會對日本現有的電力網絡系統造成負載,嚴重情況甚至會影響到居民平時正常用電。相反,我們國家在基礎建設方面很有優勢,在建設電網時就留有足夠的冗餘,無需擔心影響常規用電。

除此之外,上文也有提到過日本車企在混合動力方面的技術積累上很有優勢,雖然驅動車輛的能源依然是汽油,但燃油經濟性以及排放到大氣裏的污染物控制做到很低,最好的例子就是豐田在國內出售的混合動力車型可以在排氣沒有添加GPF(顆粒捕捉器)的情況下達成比歐洲排放標準還要嚴苛的國六B環保政策。既然現在混合動力用的那麼舒心,也不用擔心電池安全、充電等問題,有什麼理由更換新能源汽車呢?

同樣的情況就在我們國家也有出現,除非居住城市沒有燃油車購買指標,那麼沒有理由放着成熟的燃油車不買而跑去選擇仍然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當然這其中也有敢於嚐鮮的消費者,但這畢竟只是少數。

當然了,儘管日本本土不那麼熱衷於發展新能源汽車,但畢竟海外市場也要兼顧,不然就賺不了錢。所以日本繞開電動車這個範疇,大力推廣氫燃料發展,不過由於氫這種能源很難保存,遠不如電動車一塊電池那麼簡單,所以導致使用這項技術的車型結構都非常複雜。

現階段能源保存和成本壓縮都是有待解決的問題。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發展日行月異,明年固態電池將會進行實裝,充一次電跑一千公里不再是幻想。如果日系車企繼續在新能源領域內停滯不前,我相信“帝國的覆滅”很有可能會再次上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