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楊夏    

憑藉着C端業務的強勁表現,華熙生物(SH688363,股價111.81元,市值537.9億元)在2022年錄得營收、業績雙增的表現。但在數據背後,這家生物科技龍頭,卻在悄悄給自己做了一次手術。

這次手術的對象,是其四輪驅動之一的醫療終端業務。

華熙生物2022年財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63.59億元,同比增長28.53%;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9.71億元,同比增長24.11%。

華熙生物在財報中提到,報告期內,公司繼續穩步推進“四輪驅動”業務佈局,營業收入整體實現穩健增長,其中原料業務穩步增長,醫療終端業務基本持平,功能性護膚品業務保持高速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具體增幅上,功能性護膚品佔華熙生物總營收的70%以上,該項業務同比增幅達到38.80%;公司第二大業務原料業務同比增幅爲8.31%;體量最小的功能性食品業務,在2022年實現收入0.75億元,同比增長更是達到358.19%。

相比於其他三項業務的增長,2022年,華熙生物醫療終端業務實現收入6.86億元,同比下降2.00%。同比降幅不大,但該項業務的毛利率達到80.86%,爲華熙生物四大業務板塊最高。

4月3日下午,在2022年年報的媒體溝通會上,華熙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趙燕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去年醫美確實和我們前兩年持平,原因是我從2021年給它們踩了一腳剎車,讓他們提質,修煉內功。”

至於踩剎車的原因,更多是近年來國家對醫美產業的整頓。趙燕說,“醫美行業這兩年處於整頓期,大家一說華熙生物是醫美企業我就很頭大,本身我們不是醫美公司,只不過有醫美產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趙燕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到醫美行業的亂象叢生。在她看來,從醫生從業者到消費者都是很成熟的狀態,華熙生物社會性一定大於物質性,爲了讓醫美行業走出健康的發展之路,“我從2021年下半年6月份給他們踩了一腳剎車,然後整理我們內部。”

針對醫美下一步該如何走,趙燕提到了三個步驟:第一,我們要去梳理醫美戰略到底怎麼走、戰略目標是什麼?第二,公司的人、組織該以什麼樣形式承接我們的戰略?第三,我們要梳理整個華熙生物產品優勢,跟風短期效益還是發揮自己作爲科技公司、創新驅動的公司的價值,爲這個行業到底能帶去什麼,還是簡單只是爲了掙錢?

基於上述表態,華熙生物用兩年時間將公司醫療終端的醫美業務做了整頓。

2022年財報顯示,華熙生物報告期內皮膚類醫療產品實現收入4.66億元,同比下跌7.56%,主要原因爲公司主動調整產品策略、優化產品結構;骨科注射液產品實現收入1.52億元,同比增長22.98%;其他產品共計實現收入0.68億元,同比下降5.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