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經熱評丨年報強監管舉措可推廣至潛在被ST公司

每經記者 王琳    

每經評論員 王琳

近期,滬深交易所對於ST公司年報的關注度愈發加強。針對ST公司從年初開始的年度業績預告,到近期披露的年報,交易所下發的問詢、關注函也越來越多。據筆者統計,今年以來,深交所已發佈13份年報問詢函,其中針對ST公司的就有7份,上交所則僅發佈了1份年報問詢函,針對的是*ST恆譽。隨着年報季的深入,相信還會有更多針對ST公司的年報問詢函。

年報季,針對ST公司年報的監管成爲重點,這早已有跡可循。年初,滬深交易所就下發了《關於加強退市風險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按照交易所的說法,這是爲了嚴格執行退市制度,推動“應退盡退”常態化退市機制的形成。

全面註冊制下,大量企業上市,藉助資本市場駛入發展的快車道。與此同時,實現上市公司“應退盡退”事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而上市公司質量又直接影響市場功能的發揮。因此,暢通入口和出口兩道關口,實現上市公司“優勝劣汰”,對於構築A股市場的健康生態,以及中國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都顯得愈發重要。

此前,滬深交易所對退市新規進行了幾番修訂,新增多個退市情形,嚴格退市指標,簡化退市流程。清晰和完善了退市制度,接下來無疑就是要嚴格執行退市新規,尤其是要緊盯通過外部輸血、資產出售等手段來規避退市的情形。

從近期交易所向ST公司下發的年報問詢函來看,一些亂象依舊存在。例如,*ST博天對2017年至2021年5個年報財報進行追溯調整,同時對2022年第一至三季度財報進行更正處理;*ST海倫2022年年報被一名非獨立董事投出棄權票,同時該董事發千字長文直言財報存在多處不合理。

除此之外,交易所還跳過財務數據表象,緊盯ST公司經營實質,針對ST公司實質上經營情況未改善、主業後續發展信心存疑等情況進行追問。

A股退市強度呈現逐漸攀升態勢。2022年,A股市場全年強制退市公司數達42家,創下A股退市數量歷史新高,其中40家公司觸及財務類強制退市指標。據央行旗下《金融時報》3月22日報道,今年年內已有超過50家公司提示強制退市風險。

在“應退盡退”常態化退市機制背景下,年報強監管將成爲ST公司需要去適應的監管新常態。在此之外,審計機構等中介也需要進一步嚴格履職盡責。上市公司、投資者、中介機構等,以往通過“賣殼”“炒殼”形成利益鏈的模式,應儘快被掃入歷史的故紙堆中。

回顧過往案例,在上市公司規避退市之外,還存在一些公司規避被ST的情形。筆者認爲,在ST公司年報強監管的同時,一些資產質量較差、經營長久未能得到改善的公司,可能更加努力通過各種手段避免使自身滑入ST的軌道。筆者建議,監管層可將對年報的強監管前置到可能被ST的上市公司,讓所有對退市存僥倖心理的上市公司無處遁形,促使他們將心思真正放在提升公司經營水平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