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劉勇(化名)被拉進了一個微信羣,羣內大部分成員是參與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的同事。一份名爲《自然人股東調查表》的文件隨後被分享在羣內,要求他們填寫並簽名。

劉勇是中創新航(03931.HK)的員工。這家鋰電企業在去年10月掛牌港交所,當年底即宣佈將回歸A股二次上市。員工們猜測,填寫這份調查表,是爲公司A股上市做準備。

調查表中出現了一個他首次看到的數字,讓劉勇感到十分疑惑。文件提及,他所參加的2021年股權激勵計劃的入股價格爲41.67元。隨後的括號中註明,對應公司股改折股前的價格爲3.9158元。

2021年7月,劉勇和衆多同事參與了中創新航的第二次股權激勵計劃,該計劃面向公司中高層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和業務骨幹的。當時他們收到的方案中,出資價格標注的正是3.9158元。

股權激勵方案也提及,鑑於中創新航正在籌劃股改事項,股改後的總股本將因股改折股原因而減少,因此公司股改後實施股權激勵增資時,實際入股價格會發生變化。但調整後的股權激勵價格,當時並未向員工披露。

2020年11月,中創新航曾開放首次員工持股,股權激勵的入股價格爲每股1.02元,包括董事長劉靜瑜在內的高管均參與了此次認購。時隔不到一年,第二次股權激勵的入股價格提高,但劉勇不認爲這會有什麼風險。

彼時,中創新航所在的動力電池行業迎來了資本的瘋狂追捧。2021年年中,行業龍頭寧德時代(300750.SZ)市值突破萬億元,年末一度達到1.6萬億元的歷史高點。中創新航當時在動力電池領域排名國內第四,被認爲是有能力向寧德時代發起挑戰的行業黑馬。

按照劉勇的設想,參與這次股權激勵計劃,將是一個難得的致富機會。中創新航上市後,他能先賺上一筆,隨着公司後續發展,收益還有可能繼續增加。

劉勇回憶說,公司當時讓大家好好考慮,想清楚了再認購,但幾乎沒有人願意錯過這個機會。按照員工級別,公司爲此次股權激勵計劃設定了不同的出資上限,參與的員工約爲800人,大部分人的認購金額爲50萬元。在公司統一安排下,劉勇按時向員工持股平臺轉賬繳款。

如劉勇所期望的那樣,中創新航已在去年成功上市,但他原先的美好設想卻未實現。

中創新航於2022年3月遞交招股書,籌劃赴港上市。同年9月,公司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但此時的資本市場形勢已急轉直下。

寧德時代市值一度滑落至8000億元,較2021年的巔峯期腰斬。中創新航計劃上市的香港資本市場形風聲鶴唳,恒生指數在9月跌破2萬點關口,較2021年初下跌了50%左右。

中創新航的管理層仍決定在此時上市,完成百億港元的公開募資。該公司最終將發行價定爲38港元,於2022年10月6日掛牌。上市一個月後,公司股價滑落至20港元左右。

劉勇對於股權激勵計劃的疑問也在此時產生。他曾查詢過公司開放員工持股時的註冊資本,並將其乘以3.9158元的認購價格,得出公司當時的估值約爲500億元。

如果按照中創新航當前20港元的股價計算,公司估值已下跌至350億港元左右(約合300億元人民幣)。當時,劉勇還不知曉其最終的入股價格,但他意識到自己認購的原始股可能已經虧損了。

若按照41.67元的實際入股價格計算,認購金額爲50萬元的員工,虧損額約達29萬元。

中創新航上市後,部分員工開始向公司諮詢自己持有的公司股份及入股價格,但都未獲得官方回覆。

同樣有着上述疑問的中創新航員工王剛(化名)從同事處得知,可以通過招商銀行APP查詢到自己參與股權激勵計劃的信息。他這時才發現,自己的實際入股價格是41.67元,而非此前所認爲的3.9158元。

另他不解的是,41.67元的股權激勵認購價甚至高於中創新航38港元(約合33元人民幣)的發行價。王剛和同事就此向公司提出疑問,未能得到解釋。

實際上,中創新航去年披露的招股書,曾明確過此次股權激勵的入股價格。

招股書顯示,2021年9月,該公司與上述員工持股平臺簽訂增資協議,後者以3.6億元的總價認購公司股份,江蘇金壇國發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金壇國發)、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等投資方,也在同期參與了中創新航的增資,兩者的入股單價均爲41.67元。

金壇國發的實際控制人爲常州金壇區政府,後者是中創新航的主要股東。

今年3月,王剛和劉勇一樣,被要求在《自然人股東調查表》上簽字。

在王剛看來,如果答應這項要求,等於承認了入股價格41.67元的合理性。同樣不願簽字的劉勇稱,無法接受參與股權激勵計劃導致的經濟損失。他認爲,公司存在信息告知不充分等問題。

有着同樣不滿的中創新航員工組建了一個維權微信羣,交流相關信息,羣成員很快就到了500人的上限。有人揚言要去公司拉橫幅,但並沒有將其付諸行動。

與此同時,不願在調查表上簽字的員工陸續收到了公司提供的一份電子文檔,這份名爲《回覆》的文件以問答形式解釋了與股權激勵計劃相關的11個問題。

對於員工最爲關注的入股價格,《回覆》稱,這主要是股改縮股原因所導致,並強調員工權益未發生任何變化。

文件中稱,基於公司上市工作需要,公司2021年股份制改造時,將註冊資本金由127億元調整爲12億元,縮股導致股份數量減少,每股價值增加,相應入股價格也因此提高。2021年的股權激勵是在縮股後正式實施,因此入股價格按照41.67元確定,對應縮股前價格爲3.9158元。

對於上述解釋,劉勇和王剛認爲,公司的計算方式並沒有問題。但公司未就股權激勵價格調整徵詢員工的意見,也沒有及時告知股權激勵價格調整的結果。

王剛提出,入股價格確定調整爲41.67元后,應該通知員工,並提供是否參與股權激勵計劃的再次選擇權。

劉勇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繳納認購款後,他並沒有得到任何關於此次入股的憑證。

劉勇目前的訴求是,公司向在職及離職員工提供明確的股權激勵計劃退出方案。“公司推出這項計劃的目的是激勵員工,考慮到公司當前的股價表現,該目標已無法實現,那至少應該讓員工保住本金。”

劉勇提出,公司是否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對員工持股實施回購。在他看來,相比依靠股權激勵計劃致富,拿回本金更爲實在,他也不再對公司迴歸A股後的股價有過高期待。

在提供給員工的《回覆》中,中創新航強調稱,股權激勵的入股價格按照市場化原則確定,員工與公司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對於退股訴求,《回覆》中提及,目前員工股權激勵尚處於五年的鎖定期內,在職期間不能退股。其援引2016年頒佈的《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稱,在職激勵對象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企業收回激勵股權。

《回覆》中也提及,對於目前少量已離職的激勵對象,公司在合規合法的前提下收回股權,員工未受到任何損失。

王剛獲悉,有離職員工就退股事宜諮詢公司時,得到回覆稱,初步方案是按照員工出資額退款,辦理退股的時間是離職完成後的90天內。

劉勇也聽說,有離職員工正在公司的安排下辦理退股手續,並且已收到部分款項。

一位律師向界面新聞分析稱,如果公司在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過程中,僅存在沒有將縮股結果通知員工的情況,只能認定爲其在程序上存在瑕疵,並不構成嚴重違約。

“公司縮減註冊資本,僅改變了員工的入股單價,並未侵犯員工的實質利益,且縮股與股權激勵計劃出現虧損沒有因果關係。”他認爲,在此情況下,在職員工如果要退出股權激勵計劃,通常要等到鎖定期結束。

進入4月,這場圍繞股權激勵的風波並未完全平息,仍有部分員工未簽署調查表,但原本熱鬧的維權微信羣不再活躍,每天僅有個別人發言。

與此同時,中創新航的股價仍然在20港元左右徘徊。這意味着參與2021年股權激勵的員工仍處於賬面虧損狀態。

上述《回覆》中提及,公司當前股價僅是一個階段性的情況,並不代表股權激勵計劃的最終退出價格。

“包括董事長在內的公司高管也都參與了2021年股權激勵,長期看好公司發展,我們對公司未來在資本市場長期發展充滿信心。”《回覆》中這樣寫到。

界面新聞就上述事宜聯繫了中創新航,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