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聯合騰訊微保發布《2023惠民保健康發展十問十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直面惠民保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有關功能定位、運營情況、發展趨勢、社會價值等現實問題。

截至目前,超過80家保險公司運營共263款惠民保產品,保障覆蓋2.98億人次,其中,運營時間最長的惠民保項目已在深圳落地8年。

發展至今,多地惠民保項目已支持當地人民羣衆有效轉移化解醫療費用負擔,但在項目運營過程中也出現續保率承壓、獲得感不強、民衆醫療保障仍有缺口等問題,也使得惠民保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備受業內關注。

惠民保究竟該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報告認爲,惠民保本身定位爲“補充”保障,在特定的免賠額之上進行比例賠付,是補充而非全覆蓋。在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戰略中,惠民保是介於基本醫保與純商業健康保險之間,將政府與市場融合的普惠型補充保險產品。

據報告所述,不同地區、不同產品和不同公司惠民保運營存在差別,我國大部分地區惠民保運營健康,但是部分地區也存在運營風險,惠民保的健康運營值得引起業內警惕與關注。

特別是,惠民保可持續發展有賴於政府、保險公司、第三方平臺等各參與主體各方的有序合作和價值主張的實現。各參與主體“多贏”是惠民保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實現普惠性與人民性的前提下,兼顧與保障參與主體利益,維護惠民保可持續發展。

面對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特徵與差異明顯的國情,報告認爲,各地惠民保產品應該結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基本醫保保障程度和健康衛生水平設計相應產品,更好發揮惠民保功能作用,避免全國各地惠民保產品同質性。我國惠民保目前漸進擴面,地區發展不平衡,城市定製情況在全國範圍內存在較大差異,此外,部分城市採用“一城多保”的產品策略利弊參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