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統計,截至5月3日,52家信託公司已正式發佈2022年報。相比2021年共計35家信託公司淨利潤實現正增長,今年這一數據大幅縮水至18家。

業績延續分化之外,整體承壓似乎更能概括爲信託行業的年度“關鍵詞”,即便是頭部公司,營利同比告負者也不在少數。

就淨利潤(以合併利潤表下的歸母淨利潤爲主,下同)規模來看,2022年,行業前三強中平安信託首次站上40億大關,達到41.56億元,爲行業唯一淨利過40億的信託公司;中信信託和建信信託淨利潤規模則分別達到30.12億元和24.73億元。

但從同比增速來看,三巨頭中,僅建信信託保住了“營利雙增”局面,平安信託雖淨利同比大增46.97%,但營收下滑16.5%;中信信託則喜提“雙降”劇本,營收下滑超過25%。

三巨頭的這一窘境基本呈現出了業內業績普降的特點。

2021年,8家信託公司淨利潤超過20億元;但2022年,除三巨頭外,僅華潤信託一家淨利潤在20億元以上,但華潤信託的營利同比雙降,且淨利潤下滑超過30%。

與此同時,淨利潤在10-20億元區間的信託公司也有六成出現營利雙降,分別爲江蘇信託、五礦信託、粵財信託、上海信託、光大信託和中融信託。

整體上看,2022年,52家信託公司淨利潤平均數爲6.45億元,較2021年(有數據統計的,下同)同比下降35.82%;營業收入的平均數爲21.48億元,較2021年同比減少12.33%。

對於業績下滑原因,翻閱各家年報來看,提到的因素也幾乎大同小異。

此前,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2022年度中國信託業發展評析》中曾總結到,2022年,行業層面淨利潤持續呈現負增長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信託業務收入的大幅下滑和投資收益的持續縮水。

一方面,2022年股市波動較大疊加年尾債市深度調整,導致信託公司公開市場證券投資收益和金融機構股權投資的分紅收益下降明顯;另一方面,近年來信託行業正步入創新轉型深水區,新舊動能轉換階段系統建設和團隊人員配置的成本費用明顯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淨利潤水平。

此外,用益信託資深研究員帥國讓還向界面新聞補充到,2022年作爲資管新規正式實施的首年,在行業風險資產持續暴露下,不少信託公司加大了資產減值計提力度,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盈利水平。

全行業業績普降之下,仍有12家信託公司的營收、淨利潤同比實現了正增長便顯得尤爲可貴。

例如,山西信託2022年淨利潤實現3706萬元,居52家公司第46名,但淨利潤增速高達47.39%,居淨利增速榜首位;而國民信託、英大信託、金谷信託以及華鑫信託的淨利潤和營收同比增速則紛紛達到10%以上。

國民信託在年報中總結稱,公司經營取得積極成效,主要在於內部資源整合協同效率的提升,風險管理的強化,業務轉型的加快以及公司金融科技支持和系統建設力度的加強。截至2022年末,國民信託管理信託資產規模2404.86億元,較2021年底提升29.67%,其中資產服務類信託佔比超過6成;全年新增信託項目367個,新增規模944.82億元。

此外,英大信託母公司國網英大也提到,報告期內,英大信託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堅持市場化方向,不斷做強做優做專做精信託業務。據悉,2022年,英大信託服務電網信託業務規模超過6600億元,服務電網主業落地“雙碳”專項融資184億元,爲“白鶴灘-江蘇”重點特高壓工程提供融資125億元。

“信託公司業績分化明顯,跟信託公司戰略定位、股東背景及資源稟賦高度相關,有的信託公司歷史包袱較小,轉型比較順利;有的信託公司具有強大的股東資源,其他公司難以複製。預計短期內,這種趨勢還會持續”在帥國讓看來。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2022年信託公司業績承壓與分化成爲共識,但從各家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變動來看,全行業信託資產規模正在企穩回升,結構持續優化。

據中國信託業協會披露,截至2022年4季度末,全行業信託資產規模達到21.14萬億元,同比增長5893.44億元,增幅爲2.87%。

而在此次發佈年報的52家信託公司中,已有22家實現了信託資產規模增長,其中18家同比增速在10%以上,紫金信託、華鑫信託以及中誠信託增速更是分別達到了170.12%、62.16%和61.04%。

信託專家廖鶴凱認爲,行業信託資產規模重回21萬億元體現出了信託較強的發展韌性,同時行業發展定位也逐漸明晰,新興業務精彩紛呈。當前,行業地產、非標業務規模壓降仍在持續,但標準化產品開展如火如荼,部分信託公司開展與地方城投及金融機構合作,積極參與到地方中小民營企業紓困的工作中去外,還充分發揮了信託的制度優勢,積極參與特殊資產的處置。

這其中,頭部信託公司展現出強勁的業務騰挪能力,而部分前期運行穩健、歷史包袱不重且積極轉型的腰部信託公司同樣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力求在新時期進入第一梯隊。

附:52家信託公司業績明細(以淨利潤規模排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