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已迴歸看臺,但很多事還得慢慢來

中國第一大職業體育賽事--中超聯賽2023賽季已戰罷6輪,場均入場觀衆19922人,復甦跡象明顯。實際上一些主場的入場人數超過了官方統計,比如成都蓉城主場鳳凰山,每場廣播在39000人左右,實際高達43000。

三年多來,中超聯賽經歷了疫情影響及房地產公司資金鍊斷裂的雙重洗牌,眼下正處於一個新的起點,依附於國企的起點。

"中國特色"框架下,中國職業足球需要地方政府接盤,這不一定是一種共識,但肯定是一種現實。隨着房產民企逐漸退場,更多國企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接盤職業足球,甚至有地方政府以更直接的方式支撐俱樂部。

所以核心問題來了:地方政府深度介入職業足球后,職業足球是選擇躺平依附,還是選擇在此基礎上主動尋求獨立。

恒大100%掌控的廣州隊降級、富力100%掌控的廣州城隊解散後,廣州影豹,一支新成立的中冠球隊--第4級別聯賽的球隊近日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這傢俱樂部由廣汽集團、越秀集團、廣藥集團、廣州建築、廣州港集團等7家國有企業或下屬子公司共同投資控股。廣汽持股19%是大股東,其餘6家股東,其中3家各持股15%,另外3家各持股12%。

影豹是廣汽集團下屬一個車型品牌。鑑於中國足協對中冠聯賽俱樂部的名稱沒有中性化要求,所以俱樂部暫時以"影豹"命名沒問題。當然他們一旦升入中乙聯賽,名字就要改。

廣州影豹隊未來很有可能改爲中性名

他們的名字遲早要改,外界相信他們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做到,因爲俱樂部股東幾乎是廣州最具影響力的幾家國企。廣汽、廣藥、廣州建築都是世界500強,越秀集團正在衝擊500強。他們稍微做點投入,俱樂部就在低級別聯賽裏將極具競爭力。

顯然,幾家國企聯合成立一家職業俱樂部,是統一貫徹廣州市政府的意志。7家企業母公司的股權結構都一致:廣州市政府持股90%,廣東省財政廳持股10%。說廣州影豹是廣州市政府的球隊,沒問題。

中超聯賽的變化呼應了廣州足球的變化。

目前16支中超球隊裏,由地方國資掌控的俱樂部包括山東泰山、浙江隊、上海海港、上海申花、成都蓉城、河南隊、天津津門虎、滄州雄獅、長春亞泰等9家,過半已是國企屬性俱樂部。

深圳足球俱樂部雖然由民企佳兆業地產集團掌舵,但實際上這兩年其運營費用基本都來自地方政府的支持,基本是靠市政府在存活。

中超俱樂部支出大幅下滑後,在各地方政府支撐下,中超聯賽在未來幾年裏可以相對平穩運行,這沒有太多懸念。正如上海國資下屬的久事集團在接手申花後的表達一樣,他們可以首先保證不欠薪。

地方政府和國企接盤搞職業足球,其出發點首先不是要從中謀利或掙多少錢,如已經被有關部門調查的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所言,職業足球有一定的"公益性"在裏面。職業足球是豐富城市文化生活的一種方式,職業足球也是各城市對外交流的一個平臺。但這個"公益性"是不是足以保證政府和國企有絕對的義務去支撐它?不是。

不要忘了另外兩個現象:

其一,山東泰山俱樂部被濟南國資下的濟南文旅接管後,資金鍊上出現了緊張的情況。河南足球俱樂部也有類似情況。其二,上賽季衝超成功的崑山FC,實際爲崑山國資下的崑山文商旅所掌控,但在本賽季初卻突然解散了。

今年3月,足協公佈2023賽季三級聯賽准入名單,崑山FC無緣准入,俱樂部大門緊閉,人去樓空

這些案例也說明,國企操盤也並不能百分百保證俱樂部的運營資金到位,地方政府搞職業足球的意願也有可能會發生變化。

"中國特色"給予了中國職業足球一些安全感,但這種安全只是一種相對安全。如果俱樂部一直靠政府和國企輸血,其實還是無法超出"企業足球"的性質,本質上跟"房地產企業足球"沒有區別,無非是投入多投入少的區別。

真正的安全感是俱樂部的商業價值能在市場經濟的叢林裏獨立兌現。這樣,既不用看換屆領導的臉色,也能給地方政府和國企減輕壓力。

重新洗牌、輕裝上陣的中超聯賽現在又面臨一個機會,俱樂部不要狹隘地把"公益性"理解爲政府的責任,而應該把它視爲足球俱樂部本身的資本,並在此基礎上努力拓展俱樂部的獨立品牌價值。已經有不少俱樂部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包括成都蓉城、上海申花等俱樂部在內,他們對俱樂部的商業模式已有更精細的規劃,其目的就是更"獨立"。

感受過被地產包養的危機了,中超聯賽理應有所醒悟。其實,各俱樂部也只有努力尋求獨立突圍,才能讓地方政府的兜底兜得物有所值。

作者|梁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