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陳茂利 北京報道

汽車出海成爲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新引擎。今年第一季度,超越日本、德國,中國首次成爲世界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今年前三個月,國內共出口106.9萬輛新車,超越過去穩坐全球汽車出口龍頭位置的日本(第一季度汽車出口量104.7萬輛)。

《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出口構成發現,特斯拉中國、上汽集團、奇瑞、吉利、長城、長安、比亞迪是汽車出口的“大戶”。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出口是中國汽車出口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達到311萬輛,同比增長54.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120%。而在新能源出口中,特斯拉貢獻了不少出口份額。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兼產業研究部部長許海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已經出口到發達國家,產品單價也大幅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大量出口到歐洲等發達地區,如比利時、英國、德國、法國、挪威等。產品在西歐、北歐、中歐等市場的均價都達到3萬美元的水平。”

“得益於政策驅動與企業積極入局、高效發展,我國自主品牌大多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具備先發優勢,加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日臻完善,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式增長,使得我國新能源汽車本土製造企業產品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具備打入歐洲等老牌汽車工業基地市場的實力。”惠譽博華工商企業部副總監周紋羽接受採訪時指出。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近年來汽車出口大幅增長,但“增收又增利”的企業仍鳳毛麟角。對於出海,自主品牌要做好“扎硬寨、打呆仗”的長期準備。

汽車出口進入高速增長期

近年來,中國汽車出口呈現爆發式增長。

2020年以前,中國汽車出口大概有10年時間長期徘徊在100萬輛左右水平;2021年,國內汽車出口一路暴漲超過200萬輛,超越韓國成爲世界第三大汽車出口國;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再創新高達到311萬輛,首次超越德國,成爲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輕鬆邁過百萬大關,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一的汽車出口大國。

乘聯會預測,今年國內汽車出口量將達到400萬輛,有望在今年實現對日本的超越成爲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中國汽車出口爲何能連續幾年實現高速增長?許海東分析,“中國品牌汽車的產品競爭力大幅提升,這是海外出口增長的根本原因。目前中國品牌汽車在外觀設計、產品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供應鏈質量和效率管理、服務體系的發展和創新方面都已經與合資企業差距不大。甚至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方面超過了合資車企的產品。這樣的產品可以吸引國外消費者,擴大出口規模。”

過去3年受黑天鵝事件影響,海外汽車供應鏈受到嚴重衝擊,一些國家汽車生產和供應不足也爲中國汽車出口提供了增長機遇。周紋羽表示,“我國健全的國內產業鏈以及不斷增強的車企競爭實力,彌補了海外汽車生產供給不足問題,從而助力我國乘用車以及部分類型商用車出口激增。數據顯示,上汽集團、特斯拉中國、奇瑞與長安等多家車企均在出口方面表現不俗。”

從出口額來看,中汽協整理的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我國汽車商品出口金額排名前十位國家依次是俄羅斯、美國、墨西哥、英國、比利時、日本、澳大利亞、德國、阿聯酋和韓國。

據悉,對俄羅斯汽車出口金額位居第一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俄烏危機下,歐洲汽車製造商選擇撤出,中國品牌抓住機會打入俄羅斯市場;二是中國的新能源出口競爭力提升。另外,以奇瑞、長城爲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前瞻佈局,幫助車企迅速抓住市場機遇。

衆所周知,美國是汽車工業強國,爲何中國汽車能夠大量出口到美國?據瞭解,出口美國的主要是合資品牌,具體車型有長安福特福克斯、上汽通用昂科威、上汽凱迪拉克CT6、廣汽本田飛度等車型。

“中國已形成成熟的汽車產業鏈,具備較強的規模效應,特斯拉中國以及部分傳統合資品牌,如長安福特、上汽通用等也選擇利用國內成本和產業鏈優勢,在中國生產並出口至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經濟體。”周紋羽表示。

從整車出口轉向“產地銷”

“國內市場是存量競爭的市場,中國品牌只有走出去,纔有望繼續提升銷量規模。”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

爲了開拓海外市場,記者關注到,近年來,自主品牌開始在海外市場加快部署本土化生產,從貿易出口轉向在當地投資、建廠的出海模式。

今年2月,奇瑞宣佈在阿根廷投資4億美元建廠,預計每年將生產10萬輛汽車。截至2022年年末,奇瑞已經在全球建立了10家海外工廠。

從1998年出口皮卡開始,長城汽車就視海外市場爲重要增長極。爲了更好地出海,長城汽車在投資5億美元、耗時5年打造俄羅斯圖拉工廠後,又以收購的方式在多個國家佈局了數家工廠。

“汽車產品在任何一個市場,CBU(‘整車出口’或‘完全組裝’)的模式都是不可持續的,產地銷纔是真正的常態。”長城汽車總裁穆峯向記者指出。“針對東盟市場,長城汽車已經有羅勇工廠;針對巴西市場,本土化車型今年會正式生產;針對歐盟市場,包括主機廠及核心零部件在內的產業佈局,長城汽車正在積極地部署。”

作爲較早開拓海外市場的車企,吉利在中國、美國、英國、瑞典、比利時、馬來西亞建有現代化整車和動力總成製造工廠,擁有各類銷售網點超過4000家。

比亞迪出海也進入新階段,從1998年開始推動旗下的電池、電動大巴產品出海,到現在,新能源乘用車成爲比亞迪出海的主力。比亞迪一季度出口約3.87萬輛,同比暴增超1000%。有證券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比亞迪乘用車在歐洲市場曾面臨“一車難求”的情況。

“中國品牌汽車企業海外直接投資加速發展,爲中國品牌汽車出口積累經驗。直接投資模式,是汽車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和主要發展模式,也是中國汽車企業打造國際化品牌的重要手段。”許海東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積極部署本土化生產,很多自主品牌在產品研發、設計階段就從全球化角度考量。

“走出去”鮮花路上荊棘生

雖然自主品牌出海“正值興頭”,但出海並非坦途,面臨很多挑戰,比如品牌認知差異、充電基礎設施不足,售後服務網點不足,進口國徵收高關稅,以及各國產業政策趨緊。

“雖然現階段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全球範圍領先,但大部分中國品牌在海外的認知度較低,需要持續的品牌建設投入;海外市場電動汽車基礎設施不足,也需要車企聯合其合作伙伴去加強佈局。”惠譽評級中國企業研究董事楊菁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

楊菁進一步表示,“美歐及一些發展中國家對於電動汽車產業鏈的重視度不斷上升,以產業政策等方式帶動本土產業鏈的建設已初顯成效。在此背景下,中國新能源車企及產業鏈供應商或無法持續以出口的形式獲取海外市場份額以及交換礦產資源,而是需要加大海外投資、加速海外建廠步伐,而這些需要較強的國別風險識別能力和較大的前期資金投入。”

對於中國汽車品牌出海成爲世界性品牌,許海東建議,中國車企從以下方面發力,主要包括:建立本地化的營銷能力、研發能力,以及海外打造企業品牌的能力。

同時,許海東強調,具備輸出自身有效管理模式的能力對打造世界級的品牌至關重要。“企業首先應該認真總結在國內形成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如質量控制和供應鏈管理的模式,高效的生產方式等,特別是要總結企業自身的價值觀和管理文化,這是企業的軟實力體現。海外發展就是要將這些有效管理模式,結合當地特點進行輸出。”

“還要具備提供企業國際化發展的資本保障能力。海外品牌塑造和直接投資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投資,很難短期內獲得回報,極有可能長期虧損,因此企業需要長期的戰略定力和資本的基本保障。”許海東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