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蘇迪曼杯正在蘇州進行,國羽的目標已經望向了衛冕。

但在賽場之外,有一羣人也默默做出着自己的貢獻。

王珍。 本文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賽事官方穿線師王珍就是其中之一--作爲穿線團隊的一員,每天早8-晚9的工作時間,一天二三十把球拍的穿線工作量,她每一把都一絲不苟。

"穿線量如果比較大的話,其實還是蠻枯燥的。"她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但爲蘇盃服務的經歷依然讓她興奮,"是一種參與感、成就感。"

賽事官方穿線師團隊。

7人團隊撐起穿線重任

球拍是羽毛球運動員必不可少的夥伴,而對於球拍的狀態,每一個運動員都有最精確而執着的要求。

今年在蘇州舉行的蘇迪曼杯,這個重任就落到了來自賽事官方器材贊助商VICTOR的VPS專業穿線師團隊的肩上,有着6年穿線經驗的王珍,就是這個團隊成員之一。

團隊共有7人,包括6名穿線師外加1名領隊。整個賽事期間,他們在幕後的連續工作,成爲了保障參賽運動員順利比賽的重要基石。

在穿線師這個圈子裏有一個共識--團體大賽的工作任務,要忙過個人項目的賽事,而蘇迪曼杯這樣的男女混合團體賽更是堪稱最忙的賽事。

來自各個代表隊的參賽者,形成了許多穿線需求,因此本次服務賽事的6位穿線師,也全都進入了"火力全開"的模式。

王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每天團隊的工作時間從早上8點到崗,直到晚上大約9點才能下班,平均每人每天要穿線的拍子數量在二三十把。

按一把拍子穿線需要18-20分鐘計算--這已經是相當快的速度,每天光是實際穿線的時長就可能達到10個小時,對於任何一位穿線師來說,這都是一個有相當強度的工作。

與此同時,穿線師還需要隨時應對突發的"加急"任務。比如本屆賽事就曾出現運動員球拍意外損壞,需要快速完成穿線工作的情況,而隨時待命的穿線師團隊也立刻滿足了需求。

2018年,王珍就參加了全國羽毛球團體賽的穿線工作。

用細心和耐心服務運動員

連續穿線的工作需要的不僅僅是體力和專注力,更需要一份耐心。用王珍自己的話來說,"穿線量如果比較大的話,其實還是蠻枯燥的。"

但越是這樣有些"枯燥"的工作,越是需要注意每一個細節,否則將會直接影響到運動員的參賽和訓練備戰。

"每個運動員都有自己對於拍線和手感的要求,並且要求會很高,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保持穿線技術的穩定,根據需求去穿線。"

比如在這次賽事期間,王珍就爲馬來西亞名將李梓嘉的球拍穿過線,她清楚記得當時自己穿線的拍線型號和磅數,"需要心細,像是磅數的要求,包括球拍穿線之前的檢查,以及穿線不能絞線,不能穿花……這些細節都很重要。"

對於穿線師而言,一旦出現操作失誤,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果--比如球拍變形,甚至是球拍在使用過程中直接"爆拍"斷掉。

也正是因爲如此,每一位穿線師都在工作中全神貫注,"球拍對運動員來說是賽場上很重要的搭檔,我們對每個球拍的要求也會更高,更有耐心。"

事實上,想要成爲蘇迪曼杯這樣的國際大賽的穿線師並不容易。

擁有6年穿線經驗的王珍此前就服務過多場國內賽事,後來通過嚴格考覈,從A級穿線師升級成爲了國際穿線師,這纔來到了蘇盃賽場。

爲了服務好海外選手,除了做好本職穿線工作之外,她在培訓課程中也專門訓練了英語口語,"爲了跟運動員溝通,這方面也都是要做足準備。"

王珍在工作中。

賽事幕後充滿科技與細節

據王珍介紹,當下穿線師所使用的新式穿線設備,相比以往有了更多的提升,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提升了穿線工作的質量。

而對於技術的升級和對於細節的重視,並不僅僅侷限在穿線這一個工作當中。

比如比賽中使用的羽毛球,就也有特別的講究-- 首先在羽毛種類的選擇上就有要求,需要使用鵝毛,並且要用全圓毛片,一顆球上的16根羽毛,每一根的形狀、寬窄都要保持一致。

據工作人員介紹,鵝毛韌性更好,不容易脆斷,"相比鴨毛球,鵝毛球的打感紮實、落點準確、飛行性能良好穩定,所以專業賽事基本上都會用鵝毛球。"

除此之外,用球的球頭也是用天然全軟木來製作,保證任何部位的硬度和彈性都基本一致,從而給選手提供更好的打感。

當然,賽事的細緻也不僅只關注運動員,比如賽事中爲包括媒體記者等工作人員提供的服務,賽場外爲球迷提供的種類繁多的嘉年華活動……

比賽至今,多位國羽選手也都在接受採訪時爲賽事的組織保障點贊,這也將成爲他們衛冕之旅的最好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