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還是該款藥只有獨家生產、成本不透明,在缺乏競爭的情況下,很難判定其價格暴漲的合理性

近日,多名消費者反映稱,市面上一款治療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及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的激素類藥物——醋酸氫化可的松片,價格出現暴漲。一瓶藥一年內從86元漲到1000元,就這樣還全網斷貨,讓需要長期穩定服用的患者不堪重負。

媒體調查了暴漲背後的原因。該藥僅天津一家藥廠在生產,目前正處於這種藥新舊版本的交接階段。舊版藥因爲無法納入醫保,已經停產。新版藥雖然已被納入醫保,但是該藥只供給醫院,由政府部門統一採購。而且目前僅浙江、廣西、湖北等少部分省份進行了採購,全面進入各地的醫保還需要一段時間。

由這些信息可以知道,漲價有其必然性。雖然藥廠說,舊版藥漲價是個別經銷商所爲,但是藥的供給明顯變少的情況下,供求規律就決定了漲價是一種必然。而且,舊版藥一瓶有100片,總價86元錢。7片/板的新版藥,採購價就達69元/板,平均每片的價格將近10元,與漲價後1000元每瓶(100片)實際上價格一致。所以,把舊版藥漲價歸結爲經銷商行爲,顯然是沒有說服力的。即使舊版藥不漲價,此前的庫存賣完,患者就只能去買官方定價的新版藥,相比過去還是上漲了超10倍。

藥廠解釋新版藥的漲價,是成本上漲。成本上漲導致產品價格提升,這確實是無可反駁的市場邏輯,畢竟誰也不會做賠本的買賣。只是問題在於,成本到底上漲了多少,是不是真的如終端藥一樣飆升了10倍多?

報道中還提到一個細節,目前市面上出現了成本更低廉的合成可的松。但天津該藥廠在國家藥監局註冊的是“發酵工藝”,無法更換成合成型原料,也就導致目前這款保命藥只有其一家在生產。如果這一信息確實,也就意味着本可以有成本更低廉的製藥方式,如果有更低成本的方式而不採用,對藥廠和消費者雙方,其實都是巨大的浪費。

梳理來看,這款保命藥的價格暴漲,表面原因是新舊產品迭代過程中的短期現象,但根源還是該款藥只有獨家生產、成本不透明,在缺乏競爭的情況下,很難判定其價格暴漲的合理性。呼籲儘快在全國範圍內納入醫保,也許可以讓部分患者及時買到藥,報銷比例較高的話,患者的壓力也可以減輕。可根本的問題還在於,新款藥的漲價是否合理,有沒有降價空間?如果可以用成本更低廉的合成型材料,不也可以降低醫保負擔嗎?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守一

相關文章